疼痛诊疗学第一二章绪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疼痛诊疗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疼痛诊疗学的概念与范畴 定义:疼痛是组织损伤或与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经历,同时可伴有代谢、内分泌、呼吸、循环功能和心理学改变。 理念的共识: “疼痛-第五生命体征” 疼痛管理新标准: 疼痛评价、治疗在临床具有优先地位; 疼痛--第五生命体征,与体温、呼吸、 脉搏、血压同样重要; 2004年10月11日在日内瓦会议上首次启动的“世界镇痛日”,免除疼痛是全人类的权利。 疼痛诊疗的范畴 (一)慢性疼痛性疾病 软组织慢性损伤为主的疾病: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腱鞘炎、肩周炎、腰肌劳损 骨关节炎的疼痛: 膝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 软组织、骨和小关节损伤或炎症: 颈椎病、椎间盘突出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血管源性疼痛: 雷诺综合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二)头痛 原发与继发性头痛 慢性疼痛 (三)创伤后疼痛 急性疼痛 骨折、软组织 损伤、锐器伤、烧伤。 (四)内脏痛 急性疼痛,常见于:心绞 痛、急性胰腺炎、胆绞痛、肾绞痛。 (五)术后痛 急性疼痛 (六)分娩 急性疼痛 (七)癌性疼痛 肿瘤浸润或压迫神经、重要脏器或骨 转移。 第二节 疼痛诊疗学发展史 公元前1500年,埃及就用大麻、罂粟等止痛。 在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扁鹊提出用针灸、按摩等方法止痛。 公元前457~227年春秋战国时代出版的医书《黄帝内经》记载的针刺疗法,其中重要的作用之一是镇痛。 1930~1945年是现代疼痛治疗发展的重要阶段。 1930年法国外科医生Leriche首先认为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状态 。 1936年美国麻醉学家Rovenstine教授创建了疼痛门诊(pain clinic)。 1961年Bonica 和White在华盛顿大学建立了疼痛诊所。 1974年成立了国际疼痛研究会1975年出版了《Pain》杂志。 1984年在荷兰鹿特丹召开第下届国际疼痛治疗会议并出版了《Pain Clinic》杂志 。 我国疼痛学的发展与成就 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医院的麻醉科应用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和下肢疼痛,用神经阻滞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等疾病。 1989年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东西方疼痛会议,并成立了中华疼痛研究会(CASP),即国际疼痛研究会中国分会。 1992年正式改为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 1995年正式出版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主办的学术刊物《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小结 疼痛的定义 疼痛的诊疗范畴 疼痛的发展史 第二章 疼痛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疼痛的机制 一、周围神经机制: 伤害性感受器:分布于 皮肤、粘膜、结缔组织、肌腱、骨膜、血管外膜 伤害性感受的传入:Aδ和C纤维 外周交感纤维活动与疼痛:交感激活可导 致局部疼痛综合征。 外周敏感化 二、中枢神经机制 初级传入纤维终止于脊髓背角。 上行传递通路 感觉中枢:皮层下中枢与大脑皮质 中枢敏感化:触诱发痛、痛觉过敏、中枢敏感化。 中枢调整机制:中枢神经对伤害刺激有抑制作用。 第二节 疼痛的分类 部位:躯体 组织器官和系统(躯体痛、内脏痛、中枢痛) 1.皮肤疼痛 定位明确 双重痛感:先刺痛 后烧灼痛 2.内脏痛 类似内脏痛:如胸膜、腹膜 真性内脏痛: 3.深部痛 肌肉、肌键、筋膜、关节痛 4.牵涉痛 性质: 刺痛-第一痛、锐痛、快痛 Aδ 定位准 确、产生迅速、消失快 、伴保护性反射 灼痛-第二痛、慢痛、钝痛 C纤维 强情绪反应 酸痛-第三痛 Aδ 和C 痛觉难以描述、定位差 常伴有内脏和躯体反应、强情绪反应 原因:创伤、炎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癌痛、精神性疼痛。 持续时间分类:急性、慢性(6个月) 五轴分类法:产生的部位、病变的系统、 疼痛发生的类型和特征、疼 痛强度、疼痛发生的原因 第三节 疼痛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方法 内容与程序: 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 初步诊断 必要时诊断性神经阻滞 疼痛治疗的原理及方法 第四节 疼痛的测量方法和评估 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