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ofAuhuiA .Sci.2012,40(10):5811—5812,5819 责任编辑 王春艳 责任校对 卢瑶
“非可培养的”细菌研究进展
张秀敏 ,滕忠才 ,任凯
(1.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实验室,河北保定071002;2.保定学院生化系,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 自然界中只有少数的微生物容易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而绝大多数是 “未培养的”。研究显示只有通过分离得到它们的纯培养
物,才可充分了解其生理和病理特性。该研究主要论述了该类微生物 “未培养性”的可能原因,并阐述了从复杂微生物群落中分离培养
该类细菌的方法。
关键词 “非可培养的”;细菌;培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 $21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2)10—05811一o2
Advancesin “Non.cultufable”Bacteria
ZHANGXni.minetal (KeyLaboratoryofMicrobialDiversityResearchandApplicationofHebeiProvince,CollegeofLifeSciences,He—
beiUniversity.Baoding,Hebei071002)
Abstract Onlyasmallminorityofmicroorganismsarereadilycultivatedunderlaboratoryconditions.withthemajorityofallbacteriaremai—
ning “non—culturable”onartificialmedia.Theresearch showedthatonlythroughtheisolationof bacterialspeciesinpureculturethattheir
physiologicalandpathologicalpropertiesmaybefullycharacterized.Thisreview summarizedthepossiblereasonsfor “non—cuhurability’’and
themethodsofrthecultivationofpreviouslynon—cuhurablebacteriafrom complexbacterial communities.
Keywords “Non.cuhurable”:Bacteria;Culturetechnique
地球上只有约1%的细菌能够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即 1 “非可培养性”的原因
所谓的 “重大平板计数异常 (greatplatecountanomaly)”,该 1.1 生长需求苛刻 某些细菌物种从未在实验室条件下
观点已经得到普遍公认。目前,已发现61个细菌门类 ,其中 被培养过 ,这有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巧合。例如一些具有低发
31个门类没有可培养物种的代表 J。迄今为止,培养出的 病率或生长特别缓慢的微生物,可能在培养分析中被忽略;
54个古细菌种群只代表多样性的一部分,而其中的49个谱 此外 ,许多基因型不同的种系型在表型上是难 以区分的,如
系绝大多数仍不能人工培养 。 果采用传统的生化鉴定方法往往会将它们混淆在一起;有些
由于大多数细菌和古细菌是 “非可培养的”,故使用标准 细菌对传统培养基上的培养具有抵抗性,它们对特殊营养、
的培养方法 ,复杂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必然被低估。而且由于 pH值、培养温度或大气中的氧含量要求过分苛刻 。
该类微生物不可培养,它们对 自然环境、动植物病原体中的 Kopke等 研究了不同的基质和培养条件对 同类沿海
群落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就可能被忽略。于是,随着 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生长的影响,发现不同的培养方法导致不
不依赖于培养的分子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看家基 同细菌类群的分离,从而确认培养条件对细菌类群分离有明
因(特别是 16SrRNA基因)对环境和动物 (包括人体)样品 显影响。因此 ,如果人工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没有满足细菌生
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和鉴定,以了解混合细菌群落的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低空出行新时代:2025年eVTOL航线设计与空域管理策略研究.docx
- 2025广东春季高考英语试卷.doc VIP
-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二数学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doc VIP
- 广东省2025届春季高考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四)(含答案).docx VIP
- 标准图集-22S804 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pdf VIP
- 2025年广东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春季高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招标代理服务服务方案.doc VIP
- VR技术对博物馆游客游览满意度的提升研究论文.doc VIP
- 第二章结构设计方法培训教材.ppt VIP
- 医院常用药品通用名商品名规格一览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