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1年A股投资策略62015.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兴业证券客户资产管理部 2011年投资策略报告 震荡(2):金钱永不眠 2010年市场和策略回顾 政策向何处去——日、德的经验 2011年A股展望 宏观经济研判 市场研判 投资及操作策略 2010年市场回顾 截止11月26日,上证指数较年初下跌12.4%,运行于2300-3300点之间。沪深300下跌10.7%,中小板综指则较年初上涨32.7%。 全年整体呈现震荡格局,以消费和新兴行业为代表的结构性行情和个股行情贯穿全年。 2010年策略回顾 2010年策略报告《迎接震荡时代的到来》: 我们对2010年的A股市场走势谨慎乐观,认为震荡是主旋律,但经济长期向好和市场波动仍将提供结构性机会和个股机会。 内需相关行业及创新性行业将是配置重点。看好消费、金融、医药、商业以及新能源、新技术等行业和板块。此外,一些周期性行业,如钢铁、房地产等也存在超跌反弹的阶段性机会。 整体符合年初判断,但是热点板块上涨的幅度和持续性仍然超出我们预期,主要反映了转型期市场对于确定性投资机会的追捧。 中国,下一个德国还是下一个日本?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一系列问题:出口为主的增长模式面临挑战,经济增速面临放缓,国内物价上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美国衰退引发全球性经济危机,全球货币体系洗牌…… 1960年到1990年间,德国和日本也曾面临过类似的经济问题,而德国央行和日本央行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结果也大相径庭。 今日的中国会是下一个德国还是下一个日本? 今日的中国 ≈ 昨日的德国、日本 经济体量相似 以外贸拉动的经济模式面临转型 内部存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风险 本国货币均面临外来的升值压力 老美故技重施 日本的教训(1973-1976) ——扩张性政策导致的经济负增长 1972年,为了抵消日元升值的紧缩效应,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与财政政策,日本央行将贴现率由6.25%降到4.25%,货币供应同比增长20%,政府财政增加预算支出。导致1973—1976年的严重的通货膨胀。 1974年,政府不得不紧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得经济增长骤然降低,日本经济出现了20多年首次负增长。 日本的教训(1987-1991) ——“逝去的十年” 1985年广场协议签署后,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日元升值而受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一直到1989年5月日本银行才提高利率。 长期的超低利率又将这些资金推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1985-1989年,日经平均股价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价格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压力,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至6%。 日本的教训(1987-1991) ——“逝去的十年” 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 德国的经验:正利率下的稳定增长 德国央行始终利用基准利率作为调控物价的有力手段,七十年代后期开始,德国始终保持实际利率水平为正值,有效控制了通胀和资产泡沫,帮助德国度过了战后的四次全球性金融危机。 签署广场协议之后,德国国内产出和物价都比较稳定,没有产生日本那样的资产泡沫,经济保持了稳定的发展。 中国:宽货币的隐忧 09、10年,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若纳入表外资产,累计新增信贷近19万亿,相当于01-08年之和,而09年初贷款存量仅有30万亿。 M1、M2增速创出历史峰值,利率则降至低位。随之而来的是通胀和资产泡沫的风险。 回顾历史,中国别无选择 造成日本70年代的经济负增长和80年代泡沫经济的原因,并不是升值,而是升值之后日本为应对当时的经济衰退而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造成的。 德国央行具有相当高的独立性,并始终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最重要的目标或唯一的目标,从而保持了德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中国唯有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努力维持正的实际利率,才能避免走上日本的老路。紧缩政策有利于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牺牲一些增速,调整结构,符合当前政府的政策取向。 货币政策趋紧已成必然 所幸的是,政府部门也在采取行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转向。 12月3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预示着货币政策将向常态化进一步回归。 市场已普遍预期,未来央行会继续加息2-3次,信贷与M2的增速都将有所回落。 “调结构”仍是未来的主线 经济回

文档评论(0)

docindo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