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阴财会月刊 全国优秀经济期刊
·
现金股利“心理账户”效应研究
———基于牛熊市的对比
安 灵 刘红秀 陶怀伦 龚 玲 高 飞 陈薇丹
渊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400054冤
】 ,选取了 、熊市和
【摘要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 A股市场中小板块企业2007、2008、2009三年的相关数据分别作为牛市
对比平衡市的数据样本,对现金股利“心理账户”效应研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在牛市的时候,市场对现金股利
预案的公告做出了显著的消极的反应;在熊市的时候,市场对现金股利预案的公告也有显著的反应,但是显著性有所下降;
在2009年平衡市的时候,市场对现金股利预案的公告作出了显著的积极的反应。
】
【关键词 现金股利 心理账户 异常收益率
”理论( 是 “收入”账户, ,
“心理账户 MentalAccountingTheory) 1985年 西方国家将现金股利计入 是期望的投资回报 用
由康乃尔大学心理学教授萨勒(ThalerR.H.)正式提出。“心理 于维持自己日常的生活,这部分收入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很低,
账户”理论认为:小到个体、家庭,大到企业集团,都有明确或 而我国投资者很少把股利作为其日常开支所需的收入。一旦
潜在的心理账户系统。在做经济决策时,这种心理账户系统常 投资股市,我国投资者关心的通常是其资产总额,无论是股票
, “总资
常遵循一种与经济学的运算规律相矛盾的潜在心理运算规 涨价获得的资本增值还是分得的股利 都会被汇总在
则,其心理记账方式与经济学和数学的运算方式都不相同,因 本”账户中成为赖以增值的资本额,并且通常将股利留在账上
此它经常以非预期的方式影响着决策,使个体的决策违背最 进行再投资,以期在股价的上涨中获得更多的资本增值。股票
简单的理性经济法则。即心理账户就是人们在心里无意识地 股利带来的资本增值比现金股利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所以
把财富根据来源不同或用途不同划归为不同的账户进行管 现金股利并未受到我国投资者的重视。
理,不同类别的账户常常是不能互相替代的。由于心理账户的 二、研究假设
, “经济人”理性原 根据Thaler 的心理账户理论以及Tahneman和Tvershy
存在 使人们在行为决策时常常偏离基本的
, ,
则。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 选取了A股市场中小板块企业 (1979)的研究在期望理论中一元现金股利收入不等于一元
2007年和2008年中分别作为牛市、熊市的数据样本,对现金 资本利得收入,因为投资者将它们划归到两个不同的心理账
股利“心理账户”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户。投资者会认为现金股利是真正的“所得”,可以用来作为每
一、文献回顾 年的生活基本开支的,而资本利得却是“意外之财”,并且随着
在我国学术界,关于现金股利以及心理账户的研究内容 公司的股价存在波动的可能性,实现资本利得具有很大的不
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将心理账户用于现金股利的研究在目前 确定性。股票价格下跌是资本利得账户的损失,而取消现金股
、陈收( 。当资本收益较低时,
还不多。黄果 2004)曾提出现代股利政策理论是建立在 利是现金股利账户的损失 投资者可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