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四、战后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战后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案例 英国在铜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法国则在大米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 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的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即遵循“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具有生产该产品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案例 葡萄牙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毛呢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美国40年代和50年代的对外贸易情况进行分析,考察了美国出口产品的资本—劳动比和美国进口替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发现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建立在劳动密集型专业分工基础之 上的(即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劳动比低于进口替代产品的)。这一结果恰与俄林的要素赋予论相悖,引起了经济学界和国际贸易界的巨大争议。 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劳动力不同质 要素密集度逆转 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 自然资源稀缺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它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力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可以提高其素质,从而影响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 研究与开发(RD)理论:它认为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一个国家在研究与开发中投入的资金越多,其生产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度就越高。 信息要素理论:它认为信息是可以创造价值并能进行交换的无形资源,是现代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占有信息便会产生贸易;信息本身同时又是可以交换的商品,且是一种无限的资源,占据信息意味着比较优势的改变,可以促进一国贸易格局的变化。 技术差距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1961年在《国际贸易和技术变化》一文中首次提出。 技术差距理论是以科学发明、技术创新的推广过程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 先进国家利用对新产品的技术控制,保持领先地位,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利益。 随着新技术向国外转移,其他国家开始模仿生产并不断加以扩大,创新国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出口下降,以至最终退出出口 产品生命周期说 美国学者弗农和威而士将产品生命周期(产生、成长、成熟、衰退)理论运用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中,他们把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具有出口垄断、外国生产者开始生产、外国产品在出口市场进行竞争和美国进口四个阶段。这一理论成为二战后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的著名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 主要观点: 1、产品的出口建立在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 每个国家都存在一个代表性的需求水平,表明一国平均的收入水平。与这种收入水平相应的代表性消费品是各国消费品产业发展的主导。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需要,其生产才容易达到规模经济,从而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率。 2、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 就某个国家而言,由于收入水平的差异,其需求水平也必然有差异。因此一国专门生产某一个代表性需求层次上的商品,就意味着它不能满足本国其它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消费。国际贸易可以解决各国生产者在某个层次产品的生产上达到规模经济和满足不同收入消费者消费需要的矛盾。即各国可以专门生产本国代表性需求产品,并出口这种产品,同时分别从不同的国家进口其他国家生产的、用来满足本国其他收入层次消费者的需要。 产业内贸易理论 同类产品(第二产业内的产品)之间的国际贸易量增加。一国一方面出口工业产品,另一方面大量进口相似工业品。又称双向贸易。 原因:产量达到一定水平,LAC上升,所以从国外进口。 国家竞争力理论 由哈佛商学院的米歇尔.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也被称为波特的钻石理论(Porter’s Diamond),主要研究一个国家为什么能在某一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第二节 国际贸易组织与政策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一)由来与发展 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海诸国在内的北美共同市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而日本的实力在急剧增强,欧洲统一大市场在迅速发展。美国和加拿大为了加强北美地区的竞争能力和各自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86年开始谈判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经过漫长的谈判历程,1988年1月2日,美、加两国正式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建立美加自由贸易区,1989年1月1日正式生效。 1993年8月13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时宣布,三国已就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劳务和环境附加条约达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2013年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信息的传递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ppt
-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地图上的发现3.ppt
- “营改增”对各行业税负影响的动态分析-基于CGE模型的分析.pdf
- 《学科学习策略与有效学习指导》.ppt
- 【地理】高三专题:东北平原(教案).doc
- 【红对勾】201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能升华作业22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doc
- 【吴大有】团队管理与高绩效团队建设必修课程.ppt
- 02谢毅陈治纲徐广斌个股期权系统关键业务与技术.pdf
- 2第二节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机构.ppt
- 14.2.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ppt
- 洋葱销售SOP流程及关键动作相关知识测试试卷.docx
- 深度解析《GBT 43841-2024内蒙古绒山羊》.pptx
- 电气设备运维及机械部件相关知识测试试卷.docx
- 深度解析《GBT 43843-2024网络协同制造平台数据服务要求》.pptx
- 思维倾向与开放性自我评估试卷.docx
- 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相关知识考试试卷.docx
- 深度解析《GBT 43844-2024IPv6地址分配和编码规则 接口标识符》.pptx
- 智慧教学整体解决方案(1).doc
- 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治知识及预防措施试卷.docx
- 深度解析《GBT 43845-2024基于扫描氮-空位探针的微弱静磁场成像测量方法》.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