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距摄影对小儿指纹的形色研究.pdfVIP

基于微距摄影对小儿指纹的形色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 [1]闫剑勇,丁国允,雷达.亚健康状态及其研究进展.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 志.2005,28(3):171-173 [2]史崧整理,杨鹏举校注《灵枢经》第一版。北京:学院出版社。2008,3 [3]刘明武注《黄帝内经素问原文》第一版。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2 基于微距摄影对小儿指纹的形色研究 顾星张乐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长沙410208) 摘要 目的:观察外感咳嗽与健康小儿指纹,分析各组间差异,探讨J],JL指纹诊法的客 观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数码摄像机微距拍摄小儿指纹255例,观察并分析食指指纹的颜色 客观指标,并结合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4例风热咳嗽患儿中,指纹 颜色呈紫红色者49例(77%),淡红色者为7例(11%),淡青紫色者为2例(3%),指纹无显露 者6例(9%),呈青紫色者为0;70例风寒咳嗽患儿中指纹颜色淡红色者为2例(3%),淡青紫 色者为6例(9%),指纹无显露者6例(9%),呈青紫色者为56例(79%),呈紫红色者为O例。 结论:本研究观察到小儿风热咳嗽指纹多呈紫红色,与传统之“紫热”定性一致。本研究观 察到小儿外感风寒咳嗽指纹多呈青紫色,与传统之“红伤寒”定性不一致。 关键词望诊;,J,JD指纹;微距摄影;诊法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是《幼幼集成》对小儿指纹诊 法的概括性总结。目前,医师对小儿指纹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学习古代医籍、体会古人的描 述及本身肉眼的经验积累,缺乏客观图像资料的支撑及临床诊疗标准的佐证,有关指纹诊法 的实质性及拓展应用研究不多,也缺乏相关的诊断仪器问世。本研究以中医儿科诊疗为基础, 采用数码摄像机微距拍摄d,JL指纹,并结合健康状况调查表,为,J,Jh指纹变化与健康状况的 相关性,做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1健康小儿指纹的获取 联系长沙市某社区幼儿园,随机对121名O~6岁健康d,Jh共计121例,其中3岁以下正 常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3岁以上正常组61例,男性31例,女性30例。进行免 费健康体检咨询,填写健康状况调查表。同时无损伤性的拍摄小儿指纹,观察其指纹的显露 部位、显露程度、流畅程度及颜色变化,并同时记录当时的健康状况,建立小儿指纹正常图 片数据库。 1.1.2病理,J,JL指纹的获取 所有病例来源均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O~6岁病人134例,按中 医分型(取临床症状较典型的风热咳嗽、风寒咳嗽证型,由于本次病例组内伤咳嗽收集样本 数不多,暂不予统计),其中0~3岁以下(以下文中简称为3岁以下组)小儿风热咳嗽组 3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风寒咳嗽组32例,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7例;3 岁以上0,-.-6岁以下(以下文中简称为3岁以上组)风热咳嗽组34人,其中男性20例,女 性14例;风寒咳嗽组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进行无损伤性拍摄双手指纹,观 察其指纹的显露部位、显露程度、流畅程度及颜色变化,并同时记录当时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19 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 2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 断学》(新世纪第二版)n3标准,《中医儿科学》乜1及《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b’制定调查 表。根据调查对象提供的情况,阈值之和大于100分者,其诊断即可成立。 2.1中医证候分型标准:参照汪受传主编《中医儿科学》幢1。 2.1.1风寒束肺: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 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2.1.2风热袭肺: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咳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恶风, 头痛,微出汗,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2.2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证候外感咳嗽诊断标准患儿; (2)年龄在0~6岁的患儿; (3)病程3个月的患儿(病程3个月者纳入内伤咳嗽范畴); (4)发病之后未曾使用过大环内酯类药物; (5)知情同意者。 2.3排除标准: (1)慢性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