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节日与市民生活文集
花朝节历史变迁与现代价值研究
——以杭州地区为中心
马智慧+
花朝节是中国早春雅俗共赏的传统节日,其重要性曾与元宵节、中秋节拮抗。自唐至今,经历了兴
起、繁盛、衰落直至被人遗忘的过程。即便某些地区(如武汉新洲)的花朝节一直存在,但基本脱离了
传统节庆的范畴,演变为交易会市。虽然随着近代社会的变迁,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花朝节所具有
的文化魅力并未褪去,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踏青赏红、种花挑菜等习俗一直延续,依
旧是文人雅士乃至市井百姓的精神食粮、生活传统,饱含华夏传统花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特质。近些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和休闲娱乐渴望不断提升,花朝节作为传统节庆
中重“雅”的翘楚,重新为人们所重视。2011年4月9日,杭州市恢复举办花朝节,地点定在明清时
期花朝节庆非常繁盛的西溪地区,开展了花车巡游、花漫西溪、花朝行为艺术表演、西溪花会、曲水寻
梅、西溪庙会、美化家园、百花争宴、花朝美食节、以花为媒、情定西溪等传统民俗与现代休闲方式相
结合的一系列活动。期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共接待游客104.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4.53%。其
中,绿堤作为主场地,共接待游客19.0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近20倍。西溪湿地公园在这期间
经营收入也突破了26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8.66%。花朝节的魅力和经济、文化价值可见一斑。
经过文史专家等有关人员的努力,花朝节已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花朝节的价值和意
义并非限于杭州和其他已恢复举办的区域,更具有全国的普遍性。因此,梳理花朝节的历史变迁,探求
与之相关的传统民俗,分析其现代价值,对于其在更大范围内恢复举办,对于发挥其独特作用造福当代
人,对于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民族节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花朝节起源
由于史料的缺乏,关于花朝节的起源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花朝节之起因,从根本上说,
与自然崇拜和中国人传统的爱花情结有关。中国是花卉的故乡,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品格,
经历代文人墨客赏叹吟咏,更具有深厚的人格精神。花神崇拜是植物自然崇拜的拟人化。唐代是我国花
卉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文人雅士对花卉的喜爱和品鉴均超过以往历史时期。晚唐罗虬著有《花九锡》
一书,使花卉“荣加九锡”,与人无异,尊崇有加:“一重顶帷(障风),二金剪刀(剪折),三甘泉(浸),
四玉缸(贮),五雕文台座(安置),六画图,七翻曲,八美醑(赏),九新诗(咏)。”时人对花情之深、
爱之切可窥一斑。晚唐时期,志怪之书《博异志》中记载了崔玄微于洛苑东见众花精,应允“立幡护花”,
以避风神所伤的故事,是为后世民间在花朝节“护花”活动之起源。可见,晚唐时期,人们对花的欣赏,
+作者系杭州研究院杭州学研究处助理研究员,博士。
一186—
第三部分节日文化研究
以及花神的崇拜、护花活动,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后人所言花朝节起自于唐,当自晚唐始,至少在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废正月晦日之节,以二月初一日为中和节之后。因为,从后来花朝节的习俗看,
很多是吸收了中和节的活动形成的,如劝农、祭神祈丰、挑菜等,(光绪)《光山县志》甚至有“二月二
日,俗云‘小花朝’;十五日,云‘大花朝”’之说。
二、花朝习俗考
当前,各地举办花朝节,重点要挖掘相关风俗,以期将这一节日的真实性传承下来,并融入现代元
素,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活力。但从举办的情况看,往往商贸氛围浓厚,传统风俗较为缺乏。如迄今已
有800多年历史,并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武汉新洲旧街花朝节,已由当地民间祭花
神活动逐渐演变成农贸交易会,“缺民俗项目”,且“少有旅游客”。广州黄埔区2008年恢复中断百年的
花朝节活动,突出的是“姻缘”主题。花朝节最核心的雅致、休闲、重农等特征未能全面展示。因此,
有必要挖掘历史上花朝节之习俗,以供今日恢复举办该节日之借鉴。
因中国幅员辽阔,在南方已经是“绿深杨柳重,红秀海棠娇”的时候,北方依然是冰天雪地,因此,
各地花信时间不一,花朝节日期也各异。同时,由于各地物产、文化不同,民俗活动亦有差异,呈现出
多姿多彩的花朝画图。这也就是前人所谓“同一国中,或因气候之不齐,而习尚各异”。下面以杭州及
附近地区为主,兼及国内其他地区,考证花朝节的各种习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