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_冤案_与司法活动_从卡夫卡_审判_看.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法制与社会发展 双月刊                    20 10年第 1期 总第 9 1期       “冤案 ”与司法活动 ———从卡夫卡 《审判 》看 刘  星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院 , 北京 102249) 摘  要 : 冤案研究应从 日常司法的关于 “是否存在冤案 ”的对立认识入手 , 而非 “公认冤案 ”。而发 生对立认识时 , 基于角色担当和功能作用的理由, 应主要支持司法活动 。社会公众及个人 , 在冤案对立认 识及 日常活动中 , 也有自己的行动责任 。卡夫卡 《审判 》是展开这些探讨的极佳素材 。 关键词 : 冤案 ; 司法活动 ; 法律与文学 ; 社会责任 ; 司法公信 中图分类号 : D F8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6 - 6 128 (2010) 0 1 - 0026 - 13 他一面说他不懂法律 , 一面却说他是无辜的。[ 1 ] ( P10) 一 、问题和材料 有时会遇到一种对立 : 司法活动者认为不是 “冤案 ”, 但社会的个人或某些公众认为是 。当然 , 这种对立有时也会发生在司法活动者内部之间 , 或社会的个人与公众之间 , 或社会的公众 自身之间。 但司法活动者和社会的个人或公众之间的对立更为重要 。因为 , 司法活动的公共权力显然使社会对司 法活动独有迫切的期待 、盯视 , 甚至严厉的指责 。针对司法活动的上访 , 可以认为是最为显而易见的 例子 。 细致分辨 , 如果诉讼发生或结束了 , 针对 “冤案 ”的这种对立 , 社会态度有时存在两种情形 : 第一 , 同前述一样的 “不是 ”与 “是 ”的对立 , 如一方的确认为不是 , 另一方坚决认为是 ; 第二 , “可能不是 ”与 “可能是 ”的对立 , 如双方仅认为可能 , 但强调着各 自的 “较多可能 ”, 会使用 “极 为可能 ”、 “很有可能 ”等表述 。显然 , 如果第一种情形出现 , 则第二种情形总会伴随 , 这就有如出 现生活争论 , 旁人总会说 “一方可能对 , 另一方可能错 ”。毋庸置疑 , 第二种情形更为居多 。依此来 看 , 当被指责 “会造成冤案 ”时 , 司法活动面临着更为复杂 、广泛的社会疑惑和压力 。 不能忽略的是 , 当遇到上述对立时 , 还有一种 “不知情 ”的态度 , 它表达了 “不知道 ”。由于自 认无从了解 , 这种态度似乎意在 “中立 ”。人们虽然会意识到 、提到这种态度 , 但总会觉得无关紧 要 。从信息获得的多少以及据信息作出判断的角度来看 , 这种态度的主体同样广泛 。 就冤案论 , 以往研究和公众理解的主流逻辑首先是 “如何伸冤 ”, 其次是 “如何避免冤案 ”。这 收稿日期 : 2009 - 08 - 28 基金项 目: 中国政法大学 2 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 刘星 ( 1958 - ) , 男 , 北京人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感谢中山大学法学博士刘燕 、博士研究生张华 , 以及中 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杨晖、刘高为本文写作查找相关中外文资料 、核对文献 。 26 “冤案 ”与司法活动 ———从卡夫卡 《审判 》看 意味着 , 讨论冤案 , 第一个 目的是使冤案得以昭雪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