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滴丸对光化学反应诱发大鼠肠系膜血栓形成.docVIP

复方丹参滴丸对光化学反应诱发大鼠肠系膜血栓形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方丹参滴丸对光化学反应血栓的作用王芳, 刘育英, 刘连, 郭俊, 孙凯, 王传社,韩晶岩北医学部天士力微循环研究中心对光化学反应血栓的作用及其原理9.8秒后细静脉开始出现血栓、血栓面积迅速增加、粘附于细静脉血管壁上的白细胞数显著增加。在光化学刺激前60分给大鼠灌胃投予复方丹参滴丸(0.4g/kg),其血栓出现的时间、血栓面积、粘附于细静脉管壁的白细胞数显著减少。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表明,光化学刺激30分钟后粒细胞粘附因子CD11b、CD18和血小板粘附因子CD31的表达显著增加,复方丹参滴丸灌胃大鼠的粒细胞粘附因子CD11b、CD18的表达受到抑制,但是、血小板粘附因子CD31的没有受到影响。以上结果提示,复方丹参滴丸具有抑制血栓形成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粒细胞粘附因子CD11b、CD18的表达,进而抑制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粘附相关。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微循环障碍,血栓,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粘附分子 引言 复方丹参滴丸(CP)由丹参,三七和冰片组成,在中国、南韩、俄罗斯、越南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冠心病、脑血栓、静脉血栓等与血栓相关疾病的治疗。我们已经报导过复方丹参滴丸对缺血再灌注所诱导的大鼠白细胞与肠系膜细静脉粘附、细静脉壁产生的过氧化物、白蛋白的渗出、肥大细胞脱颗粒有抑制作用[1,2],可以降低慢性饮酒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粘附于盰窦的白细胞数[3]。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组成药物丹参以及丹参的主要水溶性成份丹参素(3 ,4-二羟基苯甲酸)具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的作用[4],提示含有丹参的复方丹参滴丸可能具有抑制血栓的作用。但是,关于复方丹参滴丸对血栓是否有改善作用的在体研究,尚未见报导。 大岛宣雄先生在1996年建立的光化学反应诱导的大鼠肠系膜血栓模型[5]已经被用于血栓和防治血栓原理的研究[6]。本研究用微循环观察系统探讨了复方丹参滴丸对光化学反应形成血栓的作用CD11b、CD18和血小板粘附因子CD31表达的影响。 2.材料与方法 2.1.肠系膜微循环观察方法 选体重为220-250g的SD雄性大鼠 (北京大学医学部动物中心提供)禁食但正常饮水12小时后供实验用。用20%乌拉坦溶液按1ml/100g体重肌肉注射麻醉,从腹部正中作长约20-30mm的切口,并将近回盲部的20cm的肠系膜轻轻取出,展开放在有观察孔的观察板上。表面连续滴加37℃恒温的生理盐水保持肠系膜的温度和湿度。用配有37℃恒温装置的倒置生物显微镜(DM-IRB Leica, Wetzler, Germany)进行观察。通过通过连接在显微镜上的摄像机(Jk-TU53H TOSHIBA, Japan)在显示屏(J2118A TCL, Guangdong, China)上观察,直径在30-50μm之间,200μm长,无分支,无明显弯曲的肠系膜细静脉被用于实验研究。 2.2.血栓形成模型的建立 按大岛宣雄先生(Norio OHSHIMA)光化学血栓形成的方法[5],在10分钟观察之后,将血啉甲醚光敏剂(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实验药厂,第二军医大学药物化学研究所研制,批号:971007)按0.25mg/kg体重的给药量经大鼠股静脉一次性注入。10分钟后,用倒置荧光显微镜100瓦汞灯作光源经紫外滤光片照射在选定的细静脉上,照射光斑直径为250μm。在照射开始时,设定显示器的时间为0分,在血栓达到细静脉管径的1/2时停止照射,连续观察并记录30分钟。 2.3.给药方法 正常对照组(control): 麻醉后暴露肠系膜,不注射血啉甲醚光敏剂,不进行照射。连续观察并记录30分。 光化学反应组(PR): 将麻醉大鼠,按以上方法,注射血啉甲醚光敏剂和进行紫外光照射,连续观察并记录30分。 光化学反应+复方丹参滴丸组(PR+CP):在实验前,将复方丹参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用生理盐水溶解成水溶液,按0.4g/kg的给药量,用灌胃管给大鼠一次性灌胃。60分钟后,按上述方法开始注射血啉甲醚光敏剂和照射,连续观察并记录30分。 每组所用动物数均为6只。 2.4.血栓和微循环的测定 在重放的记录CD盘上进行以下测定: 血栓开始出现的时间: 由照光开始到血栓出现的时间。 血栓与血管面积比:从照光开始到照光后5分,每隔15秒钟,用image-pro plus 软件测定观察视野内的血栓面积和细静脉血管面积,用血栓面积除以细静脉血管面积,得血栓与血管面积比。 细静脉直径: 在照光开始时和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用image-pro plus 软件分别测定所选静脉同一位置的肠系膜细静脉直径[7]。 粘附于细静脉壁的白细胞数:通过观察系统所记录下来的动态图像的回放,测定粘附于细静脉壁的白细胞数。粘附的白细胞数是指白细胞粘附于细静脉血管壁超过10秒以上的白细胞数[7]

文档评论(0)

wpxua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