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LDR152_PstI RFLPs及其在一个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家系中的连锁分析.pdfVIP

中国人LDR152_PstI RFLPs及其在一个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DM)家系中的连锁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遗 传学 报, !8(1);6--11,1991 ActaGeneticaSinica 中国人LDR152/PstlRFLPs及其在一 个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D( )家系中 的连锁分析* 谭 骏. 邱信芳 薛京伦 刘祖洞 (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上海200433) 李焰生 宰春和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_匕海) 强直性肌茸养不良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上以发病晚、症状表现多样为特 征。本研究应用19号染色体上与DM基因紧密连锁的单拷贝片段 LDR152(D19S19)在中 国上海地区人群 6(1例)及1个DM家系中进行 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 morphism)的连锁分析,结果表明:(1)等位片段19kb和 llkb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 43.44%a和56..56%,其中lgkb纯合子为22.95%,llkb纯合子为36.070o,19kb和llkb杂 合子为40.98%,此结果与国外报道的明显不同。(2)在我们所分析的这例DM家系中,发现 DM基因与19kb等位片段相连锁,并呈孟德尔式遗传。进而,对两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的DM 基因携带者作出了明确的基因诊断,并对家系中患DM的危险成员进行了DM的风险估计。 笑键词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连锁分析,D19S19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D(ystrophiamyotonica,DM)是 1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发病率为2-5X10-51110临床上常以进行性肌无力,肌强直及白内障为特征,并伴有心 肌病、生殖腺萎缩、额秃以及智力低下等。由于本病发病较晚平(均25岁)[1],因此常把致 病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发病后严重者将丧失劳动能力,目前对此病尚无有效治疗措施,因 此对该病的基因诊断,特别是产前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DM基因尚未克隆成功,因此DM基因的分析只能利用RFLP的间接法测定。 自从1983年 Davies报道用蛋白多态性连锁分析 以及补体C3基因作为遗传标记进 行 RFLP分析,把DM基因定位于19号染色体上以后m,分离与DM基因紧密连锁并可 提供RFLP分析的单拷贝DNA片段一直吸引着各国学者,其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是 LDR152(D19S19)DNA片段,该片段定位在 19cen-19g1.3E430 DM病例在我国已有不少报道,至1986年底共报道100多例LIJ,而国内的DM基因 诊断工作尚未开展,本项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用 LDR152探针在中国人群中进行DM基 本文于1989年 5月3q收到。 *本项研究获国家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部分资助以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 (878631004)资助。 1)第三军医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室。 1期 谭 骏等:中国人 I.DR152/PstIRFLPs及其在一个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 (DM)家系中的连锁分析 7 因诊断的应用价值。 材 料 与 方 法 一()分析对象 (1)正常人抗凝脐带血标本61份,来自上海市国际妇幼儿童保健院;(2)一个DM家 系各成员抗凝外周血标本 15份,其中DM患者2份,来自上海市上海县。 二()LDR152(D19S19)探针 美国R.J.Bartllet博士和A.Roses教授赠 送,此探针 (1.68kb)是以HindII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构建在SP64载体上[4][0 三()墓因组DNA提取、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电泳以及印迹杂交 按本研究室常 规抽取脐带血白细胞基因组DNA,每一样本5pgDNAPstl酶切过夜 l(tlgDNA/5,uPstI), 电泳 (1.0-1.5V/cm)24小时。凝胶拍照后,按经典方法叨将凝胶中DNA转移至硝酸纤 维膜上,置膜于800C2小时,尔后进行分子杂交4(20C,50务甲酸胺和标准盐浓度)16-24

文档评论(0)

w78514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