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胺滥用医学问题.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冯现刚 苯丙胺类兴奋剂(摇头丸) 滥用的医学问题 郑洪波 广州脑科医院 主任医师 广州医学院、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摇头丸:MDMA。 是安非他明类衍生物,是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的片剂,属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 继鸦片、度冷丁、吗啡、海洛因、大麻等毒品在我国贩卖后,服用者大多是涉足舞厅的青少年。引发的社会问题极为严重。 摇头丸是90年代初流行于欧美,是一种致幻性苯丙胺类毒品、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兴奋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的兴奋作用, 服用后表现为活动过度、情感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有幻觉和暴力倾向,具有很大的社会危害性,被认为是未来世纪最具危险的毒品。 “摇头丸”在1996年传入我国,引发的社会问题极为严重。 摇头丸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 服用后表现为:活动过度、感情冲动、性欲亢进、嗜舞、偏执、妄想、自我约束力下降以及出现幻觉和暴力倾向等。 MDMA、MDA等既具有三甲氧苯乙胺的致幻作用,也具有苯丙胺的兴奋作用。 近一、两年来,MDMA 等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问题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日益突出,对社会治安造成危害,成为一些暴力、强奸案件的诱发原因。 因此类毒品服用后不仅有强烈的兴奋作用,而且会出现一定的幻觉、性冲动,造成行为失控,所以在这些地区俗称“摇头丸”、“快乐丸”、“劲乐丸”、“狂喜”、“忘我”、“疯药”、“强奸药片”等,也有按药片、药丸的不同颜色和上面的不同图案、字母称为“蓝精灵”、“白天使”、“蝴蝶”等。 成分 “摇头丸”-亚甲基双氧甲基苯丙胺(MDMA),化学名为N,a-二甲-3,4-甲烯二氧苯乙胺,MDMA纯品为白色粉末,属于安非他命兴奋剂,化学结构类似冰毒,俗称X、E、摇头丸、亚当的士高饼干、欢乐丸、忘我、快乐丸等。种类繁多、形状和图案多达上百种。这类毒品主要以片剂形式出售,也有以胶囊丸装填形式出售。药片状中以圆形、棱形、鱼形为多数。图案有天鹅、钻石、蝴蝶、苹果、党旗、三菱、 酒杯、笑脸、太极、鸽子、奔驰、AI、CU、S、CK、E/D、RN、LM、OTC/MX、 V、JJ等等。 摇头丸是“冰毒”的一种衍生物,俗称蓝精灵,其化学名称为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 滥用这种毒品能麻痹和破坏人体神经系统,并极易产生成瘾性,使人的行为失控,服用过量可致人死亡。 摇头丸对人体身心的损害是十分严重和多方面的。 人在滥用后会产生各种急性的和长期的药物中毒反应,如各种幻觉、兴奋过度后由心脑血管破裂引起的各种猝死和各种心血管、脑血管疾病,造成不可逆的神经损害,导致精神障碍并形成分裂性精神病和引起自杀倾向等。 毒性作用:具有中枢神经兴奋和致幻作用,可引起幻觉、幻视、眩晕、空间定向力障碍,使人极度兴奋、 摇头不止,可造成行为失控引发治安问题。大剂量滥用可引起中毒,长期滥用可导致精神障碍。 中毒表现: 诱发心脏病发作(如室颤、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致死导致高热综合征,包括代谢性酸中毒、 弥漫性血管性凝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中毒性肝炎导致肝功能衰竭, 多种毒品合并滥用过量中毒毒性作用下精神失常和意外。 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诊断治疗 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是苯丙胺及其衍生物的统称,涉及几十个品种,具有药物依赖性(主要是精神依赖性)、 中枢神经兴奋、致幻、食欲抑制和拟交感能效应等药理、毒理学特性,是联合国精神药品公约管制的精神活性物质。 由于此类物质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成瘾性),滥用潜力很大。 一、常见苯丙胺类兴奋剂(ATS) 的药理学特性和分类 (一)药理、毒理学特性 苯丙胺类兴奋剂是指以苯丙胺为代表的具有相似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其主要药理毒理学作用有: 1.影响中脑边缘区欣快中枢,产生欣快体验; 2.中枢兴奋作用,使活动增加、疲劳感消失、睡眠减少; 3.刺激延髓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增加; 4.抑制摄食中枢,导致食欲下降; 5.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兴奋作用可使血压增高,心率加快; 6.可导致体温升高; 7.作用于瞳孔括约肌,可使瞳孔扩大; 8滥用过量可产生幻觉和妄想和认知功能的损害; 9.长期大量滥用苯丙胺类兴奋剂可导致神经系统永久性的损伤。 如:亚甲二氧甲苯丙胺(MDMA)进入神经系统后,可形成有毒的代谢产物,导致神经末梢退行性改变。 苯丙胺类兴奋剂进入脑部速度快,并在脑组织中蓄积。一般在摄入数分钟内即可产生外周和中枢作用。在体内的清除主要通过原形排泄和生物转化两种方式。 苯丙胺与甲基苯丙胺可以在服用后20分钟内在尿中出现。 苯丙胺在人体的半衰期约为7~11小时,剂量的30%以原型排泄,尿p值降低时,半衰期缩短。 排泄

文档评论(0)

wpxuang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