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优良种质资源与利用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黄优良种质资源与利用研究 ∗ 王 岩,宋良科 ,王小宁, 董关涛, 汤 昊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1 ) [摘要] 目的 对传统大宗药材大黄进行本草考证,拟筛选道地性最强的种质资源加以综合利用。 方法 用文献考证法与现代实验方法结合综合分析。结果 药典收载的 3 种大黄有各自的属性并有主要的产区。 结论 大黄属植物资源量大,综合利用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关键词]大黄, 资源, 考证, 利用 大黄的根及根茎是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之一,用途广泛,内服外用皆宜,能攻能守,有 毒能解,有阻能通,出血能止,瘀浊能排,历来倍受推崇,如中医临床用的大黄药材-饮片、 中成药的复方制剂原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临床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大黄的应用更为广泛, 使大黄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深化,如大黄酚酸类,有学者认为大黄中的番泻苷水解后生成大黄 酸蒽酮有胆碱样作用;游离蒽醌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敏感等。大黄具有的治疗慢性肾衰; 利胆退黄、保肝作用;止血、活血、退热作用;抗炎、防治肠源性肺损伤、促智、抗衰老等 作用已涉及现代临床治疗的各个方面。大黄叶柄、叶片、茎杆资源量大,与食用大黄 (Rheum rhaponticum )一样均含有许多有用的物质,如叶柄、花苔肥厚多汁,富含维生素C、多种人 体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总大黄素 (有抗菌与致泻作用)含量很低,有机酸含量却较高 (主 要为苹果酸),并且草酸(刺激肠道排出自然毒素)含量高于常见果蔬。但大黄在中国药典 中原植物有三种: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唐古特大黄 R.tanguticum 大黄 R.officinale ,因 此,围绕大黄种质资源与综合利用进行如下讨论,为其筛选优质种源奠定基础。 1 本草学 1.1 战国及秦汉时期(公元前 403 年——公元 220 年) 1..1.1 《神农本草经·下品》 “大黄气味苦寒,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涤荡肠胃、推 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1] 1..1.2 《金匮要略》载方大量应用大黄,其中有“大黄附子汤、浓朴大黄汤、苓甘五味姜辛半 杏汤加大黄、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泻心汤、大黄甘草汤、大黄牡丹汤、下淤血汤、大 黄甘遂汤、大黄虫丸”等。[2] 大黄一词始见于《六韬·军用》篇“大黄叁连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昼 则以绛缟……;夜则以白缟,为流星。陷坚陈,败步骑。”[3] ,是一种军用强弩,用于陷坚 攻陈。我国古代惯用取类比象描述常用药物,而医家之“泻下攻积”又如兵家之“陷城拔坚”, 且兼取大黄色黄之意。《神农本草经》首次将大黄作为药物记载,所以大黄作为药物的历史 大概可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纪。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 220 年——公元 581 年) 1.2.1 《雷公炮炙论》 “大黄凡使,细切,内容如水旋斑,紧重,锉,蒸,从巳至未,晒干。又洒腊水蒸。从 基金项目:道地药材特色栽培及加工技术整理、规范及应用(201107009 ) 作者简介:王岩(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药用植物资源与活性成分研究。 Tel: E-mail: 545120261@ 通讯作者:∗宋良科 中药资源与品质评价 TelE-mail:songlk591@126.com 45 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洒薄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臂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 用之为妙。”[4] 1.2.2 《吴普本草》 “一名黄良,一名火参,一名肤如。神农、雷公:苦,有毒。扁鹊:苦,无毒。李氏: 小寒。为中将军。或生蜀郡北部,或陇西。二月卷生,生黄赤叶,四四相当,黄茎,高三尺 许,三月华黄,五月实黑,三月采根,根有黄汁,切阴干。”[5] 魏晋时期有了大黄炮制方法的记述,《吴普本草》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大黄的产地、植物 形态、采收及产地加工进行了较详实的描述。其中叶黄赤,可能是大黄有不同植株颜色的差 异;而以蜀郡(辖今四川阿坝州东南部及成都地区)和陇西郡(辖今甘肃甘南、定西、临夏 地区及青海贵德、尖扎、循化地区)为产地,中间隔有广汉属国(辖今四川平

文档评论(0)

bb2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