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重庆专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10 第6讲 文言断句.pptVIP

2015高考语文(重庆专用)一轮复习配套课件:专题10 第6讲 文言断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答案]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解析] 开头的“夫”是发语词,后面是结构相同的对称句,构成排比。 [参考译文] 人在寒冷的时候,不会等有了轻而暖的衣服才穿;饥饿的时候,也不会等有了美味才吃;饥寒交迫,就顾不上廉耻了。 返回目录 第6讲 文言断句 考点vs 技法 6.凭修辞断句 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 返回目录 第6讲 文言断句 考点vs 技法 6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 (《愚公移山》) 技法演示:句中多字重复,运用了顶真手法。这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答案印证: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返回目录 第6讲 文言断句 考点vs 技法 【对点训练】 1.[2013?北京卷]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智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取材于《中论?修本》) 返回目录 第6讲 文言断句 考点vs 技法 [答案]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要准确断句,首先要把握文意;其次要清楚文言文的一些句式特点,如整散结合、对偶、虚词位置等等。 [参考译文] 天下安定,行善的人能得福,作恶的人便会遭祸。等到世道乱了,行善的不能得福,作恶的不会遭祸,改变了规律。智者不因为社会改变了就怀疑正常的规律,所以循着福所来的地方,防止导致祸害的事情。是否有好的机会、际遇不在我自己,(我)只是守住自己志向所在罢了。 返回目录 第6讲 文言断句 考点vs 技法 2.[2012?重庆卷]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人 之 蕴 蓄 由 学 而 大 在 多 闻 前 古 圣 贤 之 言 与 行 考 迹 以 观 其 用 察 言 以 求 其 心 识 而 得 之 以 蓄 成 其 得。(《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 [答案]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 [参考译文] 人要蕴蓄才德,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古圣先贤的言行才能成其大。从圣贤伟大的事迹,以观其利用之道;借圣贤不朽的言论,以求其立言之意;默识古圣先贤的言行而实得之,并融会贯通,以蓄成其善德。 返回目录 第6讲 文言断句 考点vs 技法 —— 技法点拨 —— 技法17 文言断句解题密码 一、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说,在断句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断句时,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现代汉语标点使用的规范。还应反复诵读,增强语感。断句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 返回目录 第6讲 文言断句 考点vs 技法 1.凭词性断句 文言文断句,可以借助某一类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断句。名词常做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需要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需要断句。 返回目录 第6讲 文言断句 考点vs 技法 1 [2013?重庆卷] 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3分) 岁 饥 丐 者 接 踵 县 无 室 庐 以 居 之 往 往 穷 冬 严 寒 蒙 犯 霜 雪 冻 饿 而 死 者 相 藉 于 道 矣 州 县 倘 能 给 数 椽 以 安 之 岂 不 愈 于 创 亭 榭 广 园 囿 以 为 无 益 之 观 美 乎 (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 技法演示:句中有“丐者、县、霜雪、冻饿而死者、道、州县”等名词,这些名词往往位于句首或句尾,做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通过综合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印证: 返回目录 第6讲 文言断句 考点vs 技法 返回目录 第6讲 文言断句 考点vs 技法 【技法小练】 1.[2012?湖北卷] 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