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其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pdfVIP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及其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本文通过长期秸秆还田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一年两 熟制条件下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土壤微生物量以及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 为探索发展低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 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但仅 依靠秸秆还田措施易出现土壤养分供应的后劲不足。秸秆还田配合施用氮磷钾肥 具有协同作用,相比其他处理可以更好地减缓土壤养分降低,满足作物对养分的 需求。 土壤脲酶、土壤蔗糖酶以及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随着作物生长期的变化而呈 现阶段性变化,土壤酶活性主要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不 施肥处理在 2010 年小麦播种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和 2011 年玉 米播种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收获期土壤脲酶的活性增幅 21.93% 4.92% 35.88% 4.71% 21.79% 0.99% 31.52% 21.77% 8.52% 分别为 、 、 、 、 、 、 、 、 、 3.74%、12.89%。秸秆还田不施肥的情况下,土壤蔗糖酶的活性较对照处理平均提 高 52.7%。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在小麦-玉米生长期内呈现波浪形的变化趋势,先 升高再降低,然后又升高;双季作物秸秆还田并施肥处理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 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纤维素酶在玉米生长期内较稳定,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双季作物秸秆还田与对照相比,土壤纤维素酶在玉米各生长期内增幅分别 为 113.1%、24.2%、63.3%、128.2%、99.3%,差异显著。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提升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的效果显著,平均比对 照组提高 164.6%,19.3%,609.1%。 通过提取六种不同处理秸秆还田土壤真菌的基因组 DNA,对真菌 5.8S rDNA 与 18S rDNA 之间的 ITS1 区进行 PCR 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变性凝胶梯度电泳 (DGGE),6 种处理表现出不同的 DGGE 指纹图谱特征。对 DGGE 的 17 条特异 性条带进行胶回收,克隆,纯化,测序,比对,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真菌 主要类群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和不可培养的 真菌。其中,毛壳菌属( Globes)、拟青霉属( Paecilomyces)、球囊菌纲 (Paraglomerales)分别占总条带数的 23.5%,11.7%和 5.8%;多样性指数 H′的变 化范围是 1.540-2.547;聚类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结果显示,玉米秸秆还田对于土壤 真菌的多样性影响较大。本文认为,利用巢式 PCR 和 DGGE 相结合的技术,可以 很好地揭示土壤真菌的多样性。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土壤微生物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I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straw returning on soil nutrients, soil enzyme activities, soil microbial biomasses and the soil fungal diversity were studied by long term experiment in wheat-corn double cropping systems. The aim w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w carbon agriculture, building a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agriculture, and real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in production. The main results s

文档评论(0)

6f4f6f4d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