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对仲景顾护脾胃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pdfVIP

李东垣对仲景顾护脾胃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东垣对仲景顾护脾胃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pdf

‘ 18 · ACTAUN1VERSITATISTRADITIONISMEDICALISSINENSISPHARMACOLOGIAEQUESHANGHAIVol28No.4Jul,2014 李东垣对仲景顾护脾 胃学术思,想I的=lJ 继承与发展 万 凤 屈会化 赵 琰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 100029) 【摘 要】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东垣对仲景顾护脾胃的思想有所发扬创新,认为 脾 胃为元气之本 ,脾 胃为元气升降之中枢,并在仲景建中汤的基础上创立了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升阳益 气 、甘温除热法。李氏补脾 胃、升清阳、泻阴火的学术思想,对于后世医家脾 胃学说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 作用。 【关键词】 李东垣;仲景;顾护脾胃 【中图分类号】 R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861X(2014)04—0018—03 脾 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 自痛 。若下之,必 《内经》中最早提出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 胃”、“人以 胸下结硬。”太阴病 以足太阴脾经病为主,脾主运 胃气为本”、“脾 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 胃 化,以升清阳,若先天禀赋不足,脏气虚弱,脾阳素 为气血生化之源”等脾 胃理论思想。仲景在 《内经》 虚,寒湿直中;或内伤生冷,或过服苦寒攻伐之药使 脾 胃理论基础上,将顾护脾 胃的学术思想贯穿于整 脾阳受损,健运失司;或太阳病、阳明病误治或少阳 个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之中,在 《伤寒论》方中约四分 病失治,损伤脾阳,运化失职,寒湿 内停,则会形成 之一涉及脾 胃,若脾 胃气虚者,则采用理中汤、建中 太阴病。脾阳虚弱,寒湿内阻,气机不畅,则腹满腹 汤、四逆汤辈之类,即使病机发展到以邪盛为主要 痛;中阳不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胃失和降则吐; 矛盾时,亦攻邪扶正兼顾,以保 胃气为原则,时时注 脾 胃纳化失司,则饮食难下;脾阳虚弱,寒湿之邪下 重顾护脾 胃…。李东垣继承了 《内经》和仲景顾护 迫于肠则 自利。因此,仲景将太阴病的病机特点概 脾 胃的学术思想,在 《脾 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等 括为脾阳虚弱,运化失司,寒湿内盛,升降紊乱 。 多部医籍中深刻论述了脾 胃气机升降的生理功能 李东垣继承并发展仲景重视脾 胃受损在发病 和病理变化,认为 “脏腑的升降浮沉 ,以脾 胃为枢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脾 胃为元气之本,脾 胃伤 纽”,脾 胃为元气之本,是元气升降之中枢,阐述了 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生,由此提出了 “内伤脾 补脾 胃、升清阳、泻阴火的治疗思想,并创立 了以补 胃,百病由生”的观点。他在 《脾 胃论 ·脾 胃虚实传 中益气汤为代表升阳益气、甘温除热的方剂,将重 变论》中提到 “元气之充足,皆由脾 胃之气无所伤, 视脾 胃的学术思想进一步发展并付诸于临床实践 而后能滋养元气,若 胃气之本弱,饮食 自倍 ,则脾 胃 中,形成了后世的脾胃学说 。 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 由生也。” 1 对仲景脾胃损伤病因病机认识的继承与发展 因饮食不节、劳役过度、情志内伤、感受时邪等损伤 脾胃,使脾 胃内伤,不能生化气血,气血不足则难 以 仲景在 《伤寒论 ·辨太 阴病脉证 并治》第 抗御病邪的侵袭,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由此提出 273条 中论述太阴病辨证纲要为:“太阴之为病 ,腹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