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乳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pdf

(MedicalJournal。ftheChinesePe。ple§ArmedPoliceForces)Vo1.20N。.032009—03出版 273 微乳 口服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刘 洋 吕娟丽 沈 丹 综述 李新芳 审校 (武警总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39;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21) 【关键词】 微乳 口服给药系统 【中国图书分类号】 R943 微乳 (mierommulsion,ME)的概念是 由Hoar和 Schul— nfll左右的水包油型微乳,能够缓慢地将药物释放出来,增加 man…在 1943年引入的,是指乳滴直径介于0.05~0.1 m 了胃肠道中的溶解度 ;体内评价研究表咀,获得的微乳系统 的乳剂,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按一定 比例,在表面活性剂 能够显著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袁泉 发现水飞蓟素微 存在下形成的光学上各向同性、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的分散体 乳在小肠下段吸收较好,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吸收机 系。它是由水相 、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4类物 制为被动扩散。 质组成 ,是热力学稳定的液态体系 J。按结构分为水包油型 马玉坤 研究O/w型微乳对槲皮素的增溶作用 ,并考 微乳(O/W)、油包水型微乳 W/O和双连续型微乳。W/O型 察了槲皮素O/W 型微乳的初步稳定性。结果表明,槲皮素 细小的油相颗粒分散于水相中,表面覆盖一层表面活性剂和 在微乳中的溶解度为水中50倍以上。 助表面活性剂分子构成的单分子膜,分子的非极性端朝着油 ZhangQZ 等研究发现尼莫地平在水中几乎不溶 (2.3 相 ,极性端朝着水相,O/W 型微乳可以和多余的水相共存; m1),微乳显著提高了尼莫地平的溶解度,比其在胶束中 W/O型微乳,其结构与O/w 型微乳相反,可以和多余的油 的溶解度 (3.3mg/m1)提高 1倍。 相相共存;双连续型微乳,即任一部分的油相在形成液滴被 为了克服膜障,Gao 等将CsA制成 O/W 型微乳,用 自 水相包围的同时,亦可与其他油滴一起组成油连续相 ,包围 制微乳商品胶囊剂、Sandimmun、商品微乳剂Neora1分别喂饲 介于油相中的水滴。油水间界面不断波动使双连续型微乳 小鼠后 ,发现 自制CsA微乳的生物利用度与 Sandimmun和 也具有各向同性。双连续型是微乳存在的一种中间状态,而 Neoral相 比分别增加了3.3和 I.25倍。 在给药系统的研究中,多倾向于前两种微乳结构。 2 油包水型(W/O)微乳 只要组分比例合适 ,微乳 即可 自发形成,且保持稳定。 另外,对不同脂溶性的药物可以增溶、过滤(即可灭菌),微乳 油包水型微乳对亲水性药物包载后 ,能够显著提高药物 还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减少在体内的酶解,促进 胃肠道 的小肠黏膜渗透系数 ,克服膜障,保护药物免受胃肠道酶的 吸收,达到缓释和靶向释药的目的。 降解,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 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因 此对于水溶性药物特别是亲水性蛋白多肽类药物 ,油包水型 1 水包油型 (O/W)微乳 微乳给药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得到重视 J。目前有多个油包 Kang 等分别选用Caprycol90、CcremophorEL及Carbi— 水型微乳载体系统已经被专利化保护 “J。 to1作为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建立伪三元相图,利 Constantinides 发现油包水型微乳载体能够显著促进 用 自乳化水包油型微乳对脂溶性药物新伐他丁进行了包载, SK&F106760的口服吸收,使其生物利用度从0.5%提高到 实验结果表明,新伐他丁水包油型微乳能够显著的增加药物 了27%左右,同时没有引起 胃肠道黏膜 的损伤。另外,实验 的口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