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牛河梁红山遗址第十六地点的考古发掘与认识.pdfVIP

对牛河梁红山遗址第十六地点的考古发掘与认识.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2007年第5期 辽 宁师 专 学 报 (社 会 科学 版 ) NO.52007 (总53期) JOURNALOFLIAON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EDITION) GeneralNo.53 对牛河梁红山遗址第十六地点的考古发掘与认识 冯文学 (凌源市博物馆,辽宁凌源 122500) 摘 要: 积石冢墓地是十六地点的主要遗存,位于遗址中心属于晚期积石冢的大墓(M4),随葬玉凤、斜 口筒形器、玉镯、玉人、 玉环、绿松石坠饰共8件。其中玉人、玉风为红山文化玉器中新发现的器类。玉雕人像高度写实,雕琢精细,是五千年中华老祖的再 现,对研究当时的宗教祭祀活动、人的体质、形体特征意义重大。玉龙与玉凤 同现于红山文化,是中国传统玉文化、龙凤文化的早期写 证 。 关键词: 牛河梁;红山文化;十六地点;考古发掘;玉人;玉凤 中图分类号:K87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07)05—0136—O2 第十六地点原名 “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 墓葬的开 口层面经火烘烤,上部以碎石铺面,基岩土 址”。1979年6月文物普查时发现,同年 1O月进行 底。此组墓葬中的M8被红山文化灰坑 (H1)打破 了局部试掘…,发现红山文化墓葬3座,出土勾云形 并被第 3组墓葬中心大墓 (M4)封土所叠压,埋葬时 玉牌、双猪首三孔玉饰等精美玉器与彩陶筒形器。 间为最早。 1990年 lO月进行了遗址的地形测绘工作。2002— 第2组墓葬集中分布在发掘区中心的西侧,主 2003年进行大规模田野发掘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 要有 MI、MIO、MI1。其 中MIO被属于第 3、4组墓 果 。 葬同时期的积石冢墙体所叠压。墓葬均南北方向, 遗址座落在丘陵高台地上,位居牛河梁红山文 多有玉器出土。MI保存较完整,开 口于黄土烧烤面 化遗址群的西南隅,东北距第一地点 “女神庙 ”约 上,打破基岩,为长方形石板墓 ,长 170、宽34—35 4500米,东向隔谷壑 1500、3000米分别与第十三地 厘米、深 11—21厘米。墓 的东壁立砌石灰岩石板, 点大型土石建筑址和第十四地点积石冢相呼应 ,且 其余三壁均为土圹,墓顶用石灰岩石板封盖,基岩土 呈一直线等距分布。遗址地势西北高而东南略低, 底。墓主人为一成年女性,仰身直肢,骨架保存较完 地质结构为片麻岩基岩上附 1米左右的风渍黄土, 整,方 向 196。。左右颈部、胸部、右腕部出土三联 海拔高度555.5米。 璧、双联璧、璧、环共计5件玉器。 经发掘确认牛河梁第十六地点有两种文化堆 第3组即是位于遗址中心属于晚期积石冢的大 积,即辽西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积石墓地、少量 墓 (M4)。这座墓葬选址在遗址最中心部位的山梁 生活遗迹和早期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居住址。 主脊上,它的营造不同于牛河梁遗址以往发现的土 积石冢墓地是这个遗址的主要遗存,已清理墓 坑墓 ,也不同于开凿于风化基岩上的土圹墓 ,而是直 葬 l2座,分布在遗址发掘区中心、南、北和西部。从 接将墓穴辟凿于山体最坚硬的变质花岗岩的岩脉 地层划分、平面布局、截然不同的墓向和墓室结构 上 。石穴圹南北长 390厘米、东西宽310厘米、深 看,这些墓葬可分4组并在埋葬时问上有早晚之分。 468厘米。石穴南壁陡直下深,北部呈坡状并起有 第 1组墓葬主要分布在发掘区的南部,此次发 台阶。圹穴内填 “土”及圹 口周围散布的多为原址 掘的有 M2、M7、M8。南北排列,均为土坑墓,方向 辟凿出来大小不一的基岩石块。而且在墓圹中央的 在 110。一128。之问,多仰身直肢,单人

文档评论(0)

kuailexingk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