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石棉县科落头滑坡形成机制分析与治理方案建议.pdfVIP

四川石棉县科落头滑坡形成机制分析与治理方案建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石棉县科落头滑坡形成机制分析与治理方案建议.pdf

2009年9月第29卷第4期 四川地质学报 Vo1.29No.4 Dec,2009 四川石棉县科落头滑坡形成机制分析与治理方案建议 朱怀斌,于春生,梁 源 (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成都 610031) 摘要:科落头滑坡是一个大型老滑坡,近年来受雨季暴雨影响,特别是 “5.12”汶川大地震后发生了局部复 活变形。在充分论述其滑动机制、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滑坡治理方案建议。 关键词:科落头滑坡;机制分析;治理方案;四川石棉县 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2009)04—0462—05 科落头滑坡属大型老滑坡,位于四川石棉县新民乡足付村三组科落头的彝、藏族居住区,距新民乡 政府所在地约 14km、石棉县城约60km,滑坡前缘与新民乡场镇高差约870m。滑坡地理中心坐标为经度 El02。13 01 ,纬度N29。19 46 ,北京坐标为x=3248718~3248934,Y18229534。受 雨季暴雨及 “5.12汶川大地震”影响部分复活滑移,对区内及坡脚出路沟两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 成了严重威胁 1 自然地理地质环境 1.1自然条件 石棉县位于雅安市西南 210km,距成都 370km。境内有 108国道、拟建的雅攀高速公路和川藏小南 线 (泸石线 )分别 由东向西、由东向北贯穿全境,交通 比较便利。 石棉县是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的山地气候。因而形成冬季温暖干燥,春末夏初干旱多风,夏季 闷热,且四季不分明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1200.9mm,主要集中于5~9月。 1.2地质环境条件 1)地层岩性。滑坡区主要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分述为:①第四系:耕土层:主要分布于滑坡后缘第 二级平台,黄褐色风化残积粉质粘土,厚0.4~5.0m,主要为耕地,含大量的植物耕系,松散;碎石土层: 以板岩和大理岩碎块石为主,含量 20%~80%,属坡崩积成因,为滑坡体主要物质,堆积于缓坡地带的 灌木丛林地带。②泥盆系纸厂组:地层产状顺破倾斜,产状220。 35。,主要岩性有:灰绿色、灰褐色 板岩、页岩夹煤线,风化严重;灰 白色白云质大理岩,风化严重。 2)地质构造。石棉县新民乡科落头滑坡区位于麂子坪一大桥断裂北西侧。该断裂走向近南北,向西 陡倾,两侧伴有羽状断层或褶皱。受该断层影响,滑坡区岩体破碎,风化强烈,片岩、板岩多发育揉皱。 3)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石棉县地处鲜水河断裂带与安宁河断裂带交汇处,又邻近龙门山断裂带,处 于川西地震构造带上,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属 6.0级 ~6.7级地震危险区。 4)水文地质条件。滑坡区地表水贫乏,区域内无河流、水库及堰塘,发育的二条顺坡冲沟较窄、仅 2~3m,枯水季节断流。滑坡区为三面坡体汇水斜坡凹地,集雨面积约 lkm。滑坡区积水沿坡体及坡体 冲沟迅速排向坡脚出路沟,滞留时间极短。滑坡区地下水主要为碎石土层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潜水,由 地表积雨及高山雪水补给,稳定性较差,流速较大,滞留时间较短,在坡体前缘陡坡地段排向坡脚出路 沟,水量随季节变化。滑坡体前缘、后缘及东侧发育多处泉眼,均为为孔隙侵蚀下降泉,泉水随季节变 化明显,勘查期间流量 0.11~1.79L/s。依据调查分析下降泉均为碎石土孔隙潜水,在坡体较陡处沿较大 块石缝隙流出地表。泉眼分布在滑坡复活区中上部及后缘,不但增大了滑坡土体的重度,而且大大降低 了滑坡土体的力学指标,是滑坡复活的诱发因素之一。依据水质简分析,泉水化学类型以 Hco,一ca.Na 或Na.ca为主,矿化度0.3~0.36-,PH值6.0~8.0,平均总硬度 252.7,属于弱酸一弱碱、软的低矿化 淡水,随含水岩组化学成份不同,水化学特征亦有差异,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收稿 日期 :2009—04—28 作者简介:朱怀斌 (1967一),男,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矿 山地质工作 462 四川石棉县科落头滑坡形成机制分析与治理方案建议 2 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表 1 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统计分析一览表 2.1滑坡特征

文档评论(0)

o25ju79u8h769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