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巢湖北部耙子山-马家山区域断裂构造演化特征研究.pdf
2009年9月第 29卷第4期 四川I地质学报 Vo1.29No.4 Dee,2009
巢湖北部耙子山一马家山区域断裂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陈义林 ,连尔刚,田华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 :巢湖北部的耙子山一马家山区域 ,由于不 同时期不同性质的构造相互叠加 ,呈现 出相对复杂的地质
构造现象。研究认为:该区主要经历 了印支、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多期次构造运动相互干扰、相互叠加,从而
形成 了复杂多变的断裂构造演化特征。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 ;断裂构造 ;演化 ;耙子山一马家山
中图分类号: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2009)04-()384一(14
巢湖北地区位于中国南方稳定的扬子陆块东北缘,
属扬子板块前陆地带,郯庐断裂南段东南侧,其北过郯
庐断裂属华北板块”,区内主体构造线走向大致为 NNE
— SSw。晚三叠世以来,受到东部西太平洋板块运动影
响,于印支、燕山期发生强烈的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
褶皱和断裂作用。印支期南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俯冲
碰撞 ,以及郯庐断裂带的左旋平移剪切在该区派生出
的NW—SE挤压构造应力场。侏罗纪~ 白垩纪间的燕山
运动具有多期次性,在该区早期表现为近 NS向挤压和
NEE—SWW 向拉张,晚期郯庐断裂带发生右旋压剪性变 图1 耙子山一马家山地区构造简图
形,应力场表现为近EW 向挤压 。 说明:A点 (图2),B点 (图3),C点 (图 10),D点
(图 11),E点 (罔4),F点 (图8)
巢湖北地区耙子山一马家山,经历了中生代十分强
烈的构造活动,受郯庐断裂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内形成多期不同性质的断层,由东到西分别发育有正断
层 、逆断层和正断层 条 (图 1)。
1 断层特征
区内 (图 1)从东到西依次有正断层 (断层 3),逆断层 (断层 1)和正断层 (断层 2),走向与耙
子山一马家山倒转背斜的轴近平行。断层 1横穿耙子山,SW方向上延伸至耙子山南麓山脚,NE方向上
延伸至耙子山北麓的马家山环形采场西北侧 ,出露约 300m。断层 2发育在倒转背斜的西翼,规模较小。
断层 3发育在马家…环型采场南侧 ,出露约 150m。
1.1断层 1
1)两侧产状的差
异 。断层走 向 NE—
SE,断面倾 向北西(图
2),两盘近接触带发
育有强烈牵引褶 曲。
上盘岩层产状 233。
31。,下盘岩层产
状 285。 47。。断层
切割了马家山倒转背
斜核部殷坑组,沿SW
方向延伸近 300m 至 图2 耙子山南麓公路附近断层剖面 图3 耙子山南麓山脚采坑内断层剖面
收稿 日期 :2008—06—24
作者简介:陈义林(1985一).男,福建省漳州市人,硕士,研究方 向为构造地质
384
巢湖北部耙子 山一马家山区域断裂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耙子 山南麓山脚 (图3),该处断层上盘岩层产状 235。_/_46。,下盘 310。 /86。,断层面上可见擦痕、
阶步,牵引褶曲等;向NE延至耙子山东北麓 (图4),该处断层切割了殷坑组的泥岩、泥灰岩,上盘岩层
产状 210。 /42。,下盘
305。 87。 。
2)伴生牵引构造。发
育在断层的上盘的殷坑组
(图 2),呈紧闭状,变
形强烈 。观测点 B(图3)
处南陵湖组发生了明显的
弧形弯曲,褶皱的弧形弯
曲的突出方向指示上盘的
运动方向,弯曲变形的岩 图4 耙子山东北麓断层剖面 图5马家山背斜 的西翼岩层中小褶 曲
层裂隙发育,说明当时的
构造挤压应力场是强烈
的,也是耙子山一马家山
逆断层存在的有力证据之
一
0
3)层间小褶 曲。倒转
背斜的西翼南陵湖组 由厚
层灰岩夹薄层灰岩和少量
黑色泥岩组成,由于受 I
期印支运动的Nw—SE向
图6耙子山南麓断层面上擦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九年级数学秋季开学第一课(北师大版).pptx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新质教学课件(配2025年秋改版教材).pptx
- 第1讲 我爱你中国(第一课时)美丽中国是我家(课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小学低年级)》.pptx VIP
- 大学毕业论文_外文文献及中文翻译-财务风险的重要性how important is financial risk.doc VIP
- 人美版(2024)一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1.1介绍我自己》教学设计.docx VIP
- 民警进幼儿园安全讲课.pptx VIP
- 202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ZZ055导游服务赛项规程+赛题 (2).docx VIP
- 计算机网络基础 龚娟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ppt VIP
- 沙田柚种植技术最新完整版本.pptx VIP
- DBJ52_T103-2021:模块化箱式房屋安装及验收技术标准.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