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2007年 10月 咸 阳师范学院学报 0ct.2007
第 22卷 第 5期 JournalofXianyangNormalUniversity V01.22 No.5
秦【汉文史研究】
汉代经学师法渊源蠡测
周 丙华
(南京大学 历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 :汉代经学师法渊源于孔子 “述而不作”的授受典籍原则 ,孔门弟子代代恪守相循。秦
火和简帛之贵以及汉初的文化背景则是汉代师法形成的促成因素 ,
关键词 :师法;孔子;述而不作
中图分类号:K234,B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2914(2007)05—0032—03
汉代经学师法与家法 问题 自清代学者提出以 “制度”、“礼义”而言,比汉人以师之所言为法 .范围
来 ,论说层出不穷,其中有因循也有创见。著名的乾 要广得多。汉人使用 “师法”这一 “名言”.可能是由苟
嘉学者王鸣盛在 《十七史商榷》中有 “师法”一条说: 子而来 ,但不是 内容上的关系5[175。通观 荀《子》全书,
“汉人说经重师法……又称家法 ,谓守其一家之法 , 其 “师法”谓师所传授之礼法 (按:礼制法度),与汉人
即师法也……盖前汉多言师法 ,而后汉多言家法。不 所说的 “师法 ”意思不 同,徐先生的说法是正确的。
改师法,则能修家法矣。”l【】·二十七此说可谓清代讨论 “师法”一词又见于 《韩非子 ·八说》:“错法 以道民也 ,
汉代经学师法与家法问题的先声.此后阮元、赵春 而又贵文学 ,则民之所师法也疑。”(按 :王先谦谓
沂、蒋湘南 、缪荃孙等人关于师法 、家法的论说 .殆皆 “所 ”字为衍文 )其上文说 “息文学而明法度 ”。则
出于此。皮锡瑞则在他们的基础上 ,将师法和家法作 此处 “师法”当为效崇 、学习法度 .也与汉人所说 的
了具体的解释 ,他在 《经学历史》指出:“汉人最重师 “师法”所指不同。 《吕氏春秋 ·劝学》云:“君子之说
法。师之所传 ,弟子所受 ,一字毋敢出入 ;背师说即不 也 ,说义必称师以论道 ,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不
用。”t21力又云 :“先有师法 ,而后能成一家之言,师法 尽力 ,命之 日背 ;说义不称师 ,命之 日叛 。背叛之人,
者 ,溯其源 ,家法者 .衍其流也。”t21 这是讫今最为 贤主弗内之于朝 ,君子不与交友。”上文说 “凡学非能
通行的看法,马宗霍先生所撰 《中国经学史))[3135即沿 意也 .达天性也 。”后文又提到 “知之盛者莫大于成
循了此说。关于汉代经学师法 、家法的表现情况以及 身,成身莫大于学。”可知这里所谓的 “说义不称师”.
两者的源流关系 ,学界仍然有所讨论 ,而汉代 (尤指 主要是从尊师和修身的角度说的.也不同于汉代的
前汉)重师法当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仅就汉代师法的 师法。关于师法的渊源 .清人蒋湘南有富于启发性的
渊源作 以考析。 见解 ,他说:“师法、家法皆本于古之官法 。古者设官
“师法”一词最早出 自《荀子 ·儒效》:“人无师无 必有师……师者 ,即其官之长 .以所掌之法传人者
法,而知则必为盗 ,勇则必为贼 ,云能则必为乱 .察则 也。有官必有法 .有法必有学,有学必有业。凡在官之
必为怪 ,辩则必为诞 。人有师有法 .而知则速通 ,勇则 执业者 .皆学于其长,奉之为师,而习其法。而古之官
速威 ,云能则速成 ,察则速尽 ,辩则速论 。故有师法 人也又以世……学于官者谓之师法 .世其官者谓之
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 ,人之大殃也。人无师法 , 家法……官守学业.源出于一……儒生之师法仍本
则隆性矣;有师法 ,则隆积矣 。而师法者 ,所得乎情 , 在官之师法……” 这个观点显然出自章学诚 “六艺
非所受乎性。”清人沈钦韩、王先谦等据此 以为汉代 诸子出于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