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中文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肇事逐年增多,交通肇事
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为了
严厉打击此种危害行为,1997 年刑法将“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分
别规定为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
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两者含义以及相关的罪质认定问题亦作出了
界定。然而,立法的简略和《解释》的缺陷,己严重地影响对交通肇事逃逸
案件的司法处理。本文借助于一则案例,并通过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对交
通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与不作为故意
杀人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
全文分为六大部分,约10500 字。
第一部分,案由。即马某交通肇事案。
第二部分,案情。该部分介绍了马某交通肇事的过程。
第三部分,案件焦点。本案涉及的基本问题是: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
“因逃逸致人死亡”。
第四部分,争议观点及分歧意见。该部分列出了对本案的争议观点及
其理由。
第五部分,法理分析。文章首先就交通肇事逃逸问题进行分析,指出
交通肇事逃逸性质上属于一种逃避应尽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并分析了交通肇
事逃逸的构成要件,即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前提条件,行为人的交通肇事
行为己经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主观要件,要求行为人主
观上为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且对于肇事行为具有明知;交通肇事后逃逸行
为的客观要件,逃逸行为在客观上表现为逃脱,逃避。接着,文章对交通肇
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将“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
“人”的范围解释成本次交通肇事的被害人是合理的,其罪过形式兼含故意
和过失,判断“因逃逸致人死亡”时要注意因果关系的成就。最后,文章分
析了“因逃逸致人死亡”与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区
别应从对受害人的死亡是否具有排他性支配关系来判断,需要考察行为人肇
事后的逃逸行为是否包含着导致被害人死亡的高度的、现实的、具体的危险
性,是否具有发生被害人死亡的急迫性,以及行为人对此事实的认识。
第六部分,结论。本案中马某的行为是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构
1
成要件的,应按照交通肇事罪一罪定罪。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 ;致人死亡;不作为故意杀人
2
Abstract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 transportation,
many traffic accidents occur and the phenomenon of troublemaker’s
escaping from the scene of accident increases. +This behavior greatly
endangers and encroaches on the life safe of the public .In order to severely
attack this dangerous act, escaping and cause a person’s death as a
result of escape are respectively enacted as aggravating circumstances of
the crime of causing a traffic accident in the Criminal Law, 1997.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lso makes a specific explanation for the meaning
and the question on how to determine the commission of the crime between
escaping and cause a person’s death as a result of escap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9 《海滨小城》课件(共28张PPT).pptx VIP
- YDT3168-2016 公众无线局域网设备射频指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pdf VIP
- EPC总承包项目实施要点.doc VIP
-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表格教案.pdf VIP
-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汇编和职责汇编.doc VIP
- 2025湖北武汉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出资企业招聘3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pdf VIP
- 勘察机构设置(框图)、岗位职责.docx VIP
-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验收规范 QGDW 11486-2022.docx VIP
- 工程协调与配合措施.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