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珍 沉思者与诗艺探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政珍:沉思者的诗艺探索 蒋登科 (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重庆北碚 400715) 诗歌界的“中生代”一词是借用地质学名词而来的。这个名词在诗学领域已经普遍使用,但具体出自何人,现在难以确认。学者们对诗坛“中生代”的划分并没有确定的含义,因此在不同的人那里存在很大差异。郑慧如说:“简政珍在台湾1950到1960出生的中生代里,是最能以诗的形式彰显哲学厚度的诗人。” 这个界定可以说是对大多数台湾诗人、学者所认同的观念的总结。但在大陆地区,人们更多地把1960年代(及少数1950年代末期)出生的诗人称为“中生代”。《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5期曾推出“关于‘中生代’ 诗人”的专题研究,荣光启、西渡、王毅、耿占春等人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其“编者按”中说:“这个我们命名为中生代的诗人群体,以1960年代出生的诗人为主,他们的写作大多开始于1986诗歌大展前后,1990年代中期引起关注。地球历史上中生代(Mesozoic Era)是最引人注目的时代,在诗的创作上,简政珍最明显的一项特点,乃在于透过各种题材表述人、诗、现实三者之间的对话和辩认,因此这三者也就成了贯穿和建构他理论的基点。尤有甚者,简政珍之理论能自成体系,乃基于他一份强烈的美学信念和明确的哲学理念,这就是诗艺与生命意识的结合。就一个诗人而言,简政珍的意象颇为冷隽,而内在的激情又处处可以感受;他强调诗是一种沉默的语言,而他的理论却极为雄辩,其立论之精确、辨析之慎密,几乎每句话都等于是一个完整的结论,其深度与高度自叶维廉以下少有能及者。 他因此而占据了台湾诗学界“承先启后的关键位置。: 正要提笔写诗的时候 灯熄了 人说:黑暗中 眼睛最明亮 记忆总在光线下遁形 角落的影子 随着年岁的咀嚼 嗅出时间的气味 日轮的运转把历史曝光 只有在忽明忽灭的烛火中 看到生命 成长涂满一些 垃圾筒已不再愿意 容纳的文字 当文字变成口语,变成 口中的泡沫 只有在黑暗中才能 看到诗 当灯亮的时候 这一切都是不得不的 遗忘 诗中所写的“黑夜意识”其实就是一种清醒意识、创造意识,是一种不为表面所迷惑、善于发现真实的意识,更是一种思索生命本质、意义的现代意识。 “黑夜意识”是简政珍把握世界的思想基础。在他那里,这种保持个人独立思考的意识就是抛开表面,深入内里的独醒意识,是一种深刻的忧患意识,也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顾城曾写过一首影响很大的短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简政珍就是用智慧的“黑眼睛”打量世界,不过,他比顾城更开阔。顾城打量和反思的主要是“文革”带给人的生命困顿,最终建构自己的童话世界;简政珍没有“文革”背景,他所打量的是整个人类,关注的是生命的当下与终极。他没有创造诗意的童话,在“入世”中“出世”与升华是其诗歌的主要艺术姿态。有人对此作过中肯的概括:“简政珍是极入世的诗人,其诗笔深入社会诸多面向,演绎社会风景。而其对现实入木三分的刻画,并不只是以诗人的文学地位咆哮现实的不公不义,而作一味批判,其在语言的背后所指涉的是人文关怀,通过深刻且真实地见证生命的苦难,为人如何在社会的光怪陆离中找到立足点提供思考的可能。基于对人世的关怀与美学的坚持,简政珍诗笔恢弘而自持,不易因一时情绪的升腾而轻易亵渎诗质发为对现实的‘说教’,他的抒情是沉静的心绪而非情绪,一旦引发心中千锤百炼情感的升华,那积累诗中的余韵边久久不能退却。”这段文字道出了简政珍的诗歌与社会、现实的美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沉思品格。 简政珍构建诗歌沉思品格的艺术手段是多样的。 意象思维是简政珍诗歌观照和把握世界的核心方式,它使诗人与外在世界保持着微妙的关系。简政珍认为,“写诗不是遁迹镜中的泪痕和梦幻,也不是申诉自己身世的委屈,而是要随着时代的脉搏呼吸,伸出触角接收周遭的音讯影像,针对人生的有感而发。这不但涉及到感情与智性的关系,而且强调了形象、意象之重要。这种诗带给读者的不是表面的感受,而是向内的沉思。 《送别》显然是写给妻子的: 送走巴士的黑烟后 我就在地下室躲避变化的天色 你将在色彩缤纷的云天 似睡似醒,分不清 这季节性的穿梭 是归或是别的旅程 ? 回来后 一对杯子还在茶几上对峙 洗碗筷的水流 冰冷地从指尖滑过 盘碟上油腻的形象很难洗尽 跨过千年的初春,冬天的身段犹在 放开热水竟然烫伤了手指 要找红花油 才想到它已经陪着你 没入晦色的天际 ? 突然,冰箱声音大作 原来,你走后 里面的食物已空 诗人写送别妻子回家之后的事情,所使用的意象都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很具体。其中包含着诗人对离人的思念和记忆,但我们很难从字面上感受到这一点,甚至无法读到情绪强烈的诗行。诗人的感受都隐藏在事件与文字的背后。只要细心阅读,每一个字都包含着诗人控制着的思念的意味。在第一节,诗人写“送走巴士的黑烟后/我就在地下室躲避变化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