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松嫩平原含盐碱斑的重度盐化草甸土种稻脱盐过程
罗新正1, 2,孙广友1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21;2. 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以松嫩平原西部内陆盐碱湿地的重度苏打盐化草甸土与盐土、碱土镶嵌形成的复区为对象,进行了种稻脱盐过程试验。在不采取化学、物理等其他措施的前提下,单纯采用种稻水洗方法,经过5年连续试验,土壤表层平均盐分质量分数由4.5%降至0.15%,水稻产量由第1年的近于零,上升到第4年的4250 kg/hm2,表明运用简单的种稻脱盐方法改良强度苏打盐化草甸土与盐土、碱土复区具有可行性。这一结果对合理利用劣质土壤资源和重建西部严重荒漠化生态景观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重度苏打盐化草甸土;盐土;碱土;种植水稻;脱盐
中图分类号:S1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1-0047-04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机理和整治利用,一直是土壤学家面临的重大难题。中国是盐渍化土壤广泛分布的国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在熊毅[1]指导下开展了全国性盐碱土改良试验。在黄淮海平原重点实施了井排井灌的治理试验;西部干旱区则着重旱作的降盐增效研究;东北松嫩平原和滨海平原,则突出了种稻脱盐的研究。这些工作不但在盐碱土形成过程的理论上取得重要进展,而且在“多途径脱盐”技术上获得突破,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盐碱土治理技术体系[1~15]。
松嫩平原是世界上三大苏打盐碱土分布区之一,面积达342万hm2,其中重度及其以上者为30.9%[16~18],基本不能利用。上世纪60年代陈恩凤等在该区进行了苏打盐碱土种稻改良试验,获得了重要成果[5]。试验对象以中度盐碱土为主,个例涉及到加入石膏处理重度盐碱土,尚未延伸到重度盐碱土与盐土、碱土的复合区。这项试验在70年代后中止。90年代以来,该区的种稻脱盐试验重新开展,但试验的对象多局限于轻-中度盐碱土范围,且以增收增效为目的,对脱盐过程及其机理研究甚为薄弱。
表2 碱化盐土盐分组成1)
样品号 深度
/cm pH k++Na+ Ca2+ Mg2+ HCO3- Cl- SO42- CO3- 盐分
w/(g·kg-1) w/(mg·kg-1) 7古1-5 0~7 9.48 1419 60.12 24.3 2708.4 313.0 60.0 360 7.1 10~20 9.34 1515 40.08 18.2 2598.6 502.6 41.5 338 6.0 10古2-3 30~40 9.19 1610 20.04 12.2 2488.8 692.3 23.0 316 5.9 50~55 9.22 1246 30.06 12.2 2342.4 417.1 11.8 176 4.2 6古-1 65 9.22 882 40.08 12.2 2196.0 142.0 0.5 36 2.0 1) 土壤样品采自“光斑”地面
目前,重度盐化土壤与盐土、碱土复区在松嫩平原仍是农业利用的“禁区”,也是“种稻脱盐”试验研究的空白环节,至今在国内外未见系统研究的报导。因此,不论从资源利用,还是从生态环境整治,开展这一试验研究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从1996至2000年,我们在大安市月亮泡南侧的古河道六七百公顷试区内,以重度苏打盐化草甸土与盐土、碱土复区土壤为对象,连续进行了5年单纯性水洗种稻脱盐试验,并取得初步成功,为大规模整治利用此类劣质土壤资源,以及内陆盐碱湿地生态环境重建,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1 试验区生态环境
1.1 位置
试验区位于松嫩平原中西部,嫩江右岸,月亮泡水库南侧15 km处;属于大安古河道的一部分[19, 20],中心地理坐标为124(03(30( E,45(38(20( N。
1.2 地貌
试验区及其周围主要地貌类型有:(1)河流堆积阶地,阶地顶部一般海拔140~145 m,多呈岗梁状;(2)高河漫滩,多依附于阶地前缘,呈条带状分布,海拔130~131 m;(3)低河漫滩,广布于古河道河谷底部,海拔128.2~131 m。试验区即位于低河漫滩上,海拔130.2 m。
1.3 气候
试验区所在区域的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为410 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年蒸发量为1200~1500 mm。易发生夏涝。年均温为5.1 ℃,≥10℃活动积温为3087.1 ℃;无霜期达140 d。年平均太阳辐射能流为525.5 kJ/cm2。春季地下水位0.9~1.1 m。
1.4 土壤
表1 重度苏打盐化草甸土盐分组成
样品号 深度/cm pH k+ Na+ Ca2+ Mg2+ HCO3- Cl- SO42- CO3- 盐分 有机质 w/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