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加镍在土壤中的形态与再分配
蔡信德1, 2,仇荣亮1*,陈桂珠1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55
摘要:镍处理土壤经室内培养12周后,采用连续提取技术对试验土壤中镍的形态与再分配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加的水溶性镍进入土壤后的主要存在形态与添加的剂量有关:低剂量时,以铁锰氧化态为主,这一形态在100 mg·kg-1处理土壤中占比例最大,达到31.6%;高剂量时,以交换态为主,这一形态在1600 mg·kg-1处理土壤中占比例最大,达到48.4%。随着镍添加剂量由0(对照)增加到1600 mg·kg-1,再分配系数逐渐由1.00增大到30.65;金属结合强度系数则由0.90减小至0.25,也反映出进入土壤中镍的剂量较大时,镍是以不稳定的形态占优。试验结果也证实了土壤具有减小镍的环境危害的作用,但这种缓冲能力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镍的形态会继续发生变化,但这一转化过程是缓慢的。因此,一旦土壤发生重金属污染,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关键词:土壤;镍;形态;再分配系数;结合强度系数
中图分类号:X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5)03-0341-04目前,世界上已报导的超累积植物近400种,其中镍超累积植物300多种[1]。这些超累积植物的发现,使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治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
表1 供试土壤的性质和镍的含量
Table 1 Selected soil properties and nickel concentration
pH
w (总氮)
/(g·kg-1) w (总碳)
/(g·kg-1) w (TOTAL)1)
/(mg·kg-1) w (EXC)2)
/(mg·kg-1) w (CARB)3)
/(mg·kg-1) w (OX)4)
/(mg·kg-1) w (OM)5)
/(mg·kg-1) w (RES)6)
/(mg·kg-1) b(CEC)
/(cmol·kg-1) 6.37 1.42 18.43 12.51 0.04 0.18 0.48 0.64 11.17 1.74 1)TOTAL指土壤镍总量;2)EXC指交换态;3)CARB指弱专性吸附态;4)OX指铁锰氧化物态;5)OM指有机质结合态;6)RES指残渣态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可利用性和迁移性依赖于重金属与土壤间和重金属在多种土壤组分间的再分配过程[3]。对自然土壤或人工模拟试验土壤中重金属的各种存在形态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对这些形态进一步的发展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的报导较少。本研究采用连续提取技术逐一地分别把不同形态的镍分离出来,分析其在不同处理剂量时的变化,应用再分配系数和结合强度系数探讨了各
种形态可能的变化趋势,可为研究镍的土壤化学行为、存在方式和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等方面提供依据,对环境保护和土壤质量管理等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1 材料和方法
1.1 土壤
1.1.1 土壤来源及基本性质
供试土壤为潴育型水稻土,来自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研究所试验田(耕作层土)。土壤经室内风干后剔除植物碎片、根系、石子等,后过3 mm竹筛。用四分法采集少量土壤样品进行基本组成和镍的形态分析,结果见表1。余下土壤装于塑料袋内密封备用。
1.1.2 土壤处理和培养
称取(1)备用土壤5 kg,共7份,分别按镍的质量分数0、100、200、300、400、800和1600 mg·kg-1加入已研磨成粉末状的NiSO4·6H2O。充分混合后,各加去离子水1800 mL以保持土壤湿润,然后置于带盖的小型塑料桶内密封、存放于温室进行驯化培养。驯化培养自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时间为12周。之后土壤在室内风干,过0.84 mm尼龙筛和0.149 mm尼龙筛,分装于密封塑料袋,备用。
1.2 分析方法
1.2.1 镍总量及各形态的分析方法[4,5]
土壤镍总量:采用浓HNO3、HClO4、HF消煮,Hitachi Z-5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含量。
土壤镍的形态分析方法:交换态用1 mol·L-1 MgCl2(pH7.0)溶液提取,弱专性吸附态用1 mol·L-1 NaOAc溶液提取,铁锰氧化物态用0.04 mol·L-1 NH2OH-HCl溶液提取,有机质结合态用0.04 moL·L-1 HNO3和30% H2O2溶液提取,Hitachi Z-5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含量。残渣态用差减法计算获得。
文中数据为2次重复实验值。
1.2.2 其它指标的分析方法[6]
pH用酸度计法,总氮用半微量凯氏法,总碳用重铬酸钾氧化-油浴加热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