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源铅对水稻土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及水稻生长的影响
曾路生1,2,廖敏2,黄昌勇2*,严敏3,陈承利2
1. 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2.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9;3. 青岛农业大学植物科技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稻铅微生物相互作用的体系中,外源铅不同处理水平 (CK100、300、500、700、900 mg·kg-1 ) 对两种水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 微生物活性, 水稻生理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 微生物活性及水稻叶绿素与生物量都随铅处理水平的增大而增加,多数指标在300 500 mg·kg-1铅处理时出现峰值,然后随铅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它们的转折点受土壤性质(如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等)影响。试验范围内,水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随铅处理水平的增大而缓慢增加。体系中土壤微生物指标和水稻生理指标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大小也受土壤类型的制约。试验还表明,土壤微生物量氮、脱氢酶活性及水稻过氧化物酶活性是铅处理后更为敏感的生物学指标。
水稻土铅污染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活性水稻生理指标水稻生物量中图分类号: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0-0993-06 土壤微生物不仅促进土壤有机物质的矿化与分解,推动土壤养分(C、N、P、S等)的循环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土壤微生物量及其活性还是反映土壤污染、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生物学指标[1]。土壤微生物量碳大约占土壤有机碳的1%4%,但由于其快速周转(周转期13 a),因此,在土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2]。土壤有机物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合成土壤腐殖质,不仅起营养库的作用,还增强了土壤抵抗各种环境胁迫的能力。进入土壤的无机肥料被土壤微生物同化后保存在土壤中,不仅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还可减少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污染。
水稻(oryza sativa)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广大地区。由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长期以来对有色金属矿产的开采和冶炼,使我国超过2×107 的良田,约占农业土壤的20%,已受到重金属的污染[3]。其中,铅是典型的有害重金属之一。铅污染土壤后,不仅引起土壤微生物量及其活性的改变,阻碍土壤养分的循环与转化,降低作物的产量与质量,而且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对铅污染环境所产生的各种危害及其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研究偏重于运用土壤化学指标和作物生态指标进行污染评价,敏感程度不及土壤微生物和作物生理指标。鉴于此,本研究以土壤水稻铅微生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铅的生态毒理性及铅处理土壤后较敏感的生物学指标,为防治土壤污染及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供试土壤为采自浙江大学华家池试验场的黄松田水稻土和德清黄红壤性水稻土二者皆为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取表层020 cm土层、土样自然风干后过3.2 mm筛备用,土样的基本理化性质见表1。分别称取5.0g相当于烘干土的风干土样置于系列80 cm2×20 cm塑料盆钵中,外源添加醋酸铅,设计铅处理水平为CK(0)、100、300、500、700、900 mg·kg-1土壤 (纯铅计), 重复3次。同时分别拌入0.4 g·kg-1尿素,0.4 g·kg-1的磷酸氢二钾做基肥,混均,淹水培养15后移栽具有25苗龄的水稻秧苗,每盆定苗4株,整个生育期始终保持水层2 cm,常规管理。试验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网室进行。供试品种为杂交水稻浙农7号,由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提供。
由于水稻刚移栽的前期,正处于扎根与恢复阶段,生长还不稳定,而水稻生长后期已逐渐衰老,生理指标没有代表性。水稻移栽一个月时,正处分蘖旺期,水稻土壤重金属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已趋于稳定。因此,土壤样品于淹水预培养15后,在移栽水稻秧苗的30采集。用特制的注射取样器,多次、多点抽取010 cm的表层土壤样品,集中于塑料袋中,用玻璃棒拌均,制成混合土样,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及土壤微生物活性。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 used
土壤 pH
(H2O) 总有机碳
w(TOC)/(g·kg-1) 速效磷w(P)/(mg·kg-1) 全氮w(N)/ (g·kg-1) 阳离子交换量b(CEC)/(cmol·kg-1) Pb全量w(Pb)/
(mg·kg-1) 有效态Pbw(Pb)/
(mg·kg-1) w(颗粒组成)/(g·kg-1) 2.00.02
mm 0.02~0.002
mm 0.002
mm 黄松田水稻土 5.97 11.5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