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朱秀珍1 陈新添2 田笑含2
(江西农业大学:1外国语系,2图书馆; 南昌 330045)
摘 要 伴随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我国必须充分利用智能技术、多媒体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全国农业领域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网络环境;信息平台;发展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The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
ZHU Xiu-zhen1 CHEN Xin-tian2 TIAN Xiao-han2
(1,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of JXAU,Nanchang 330045 ,China)
(2,Library of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new economic era, the information wave is sweeping across the worl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field of agriculture is the infiltration, we must make full use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multimedia and computer and other advanced technology to accelerate national agricultural areas informationization construction, rais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e.
Keyword: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platform; Obstacles to development; Responses;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自己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 必须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再三强调了解决“三农” 问题的意义及政策。农业是基础,“无农不稳”,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现代化。当前,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建设战略的重中之重。
1.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农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农业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使其准确、便利地传递到农民手中,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的过程。
在国外农业信息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上世纪50~60年代,主要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计算;70年代工作重心是农业数据和农业数据库开发;80年代以后,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研究重点转向知识的处理,自动控制的开发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我国引进“农业信息化”的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把农业信息化有关项目的研究列入863计划,并开展了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我国自1995年农业部提出涉及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金农工程”以来,用了5年时间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级农业基本数据库,农业监测、预测与预警等宏观调控与决策服务应用系统,农业生产形势、农作物产销预测系统,对农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目前,全国333个地(市)、2 800个县(市、区)、43 000多个乡镇中分别有260个地(市)、1 210个县(市、区)、7 000多个乡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分别占其总数的78%、43%、18%。
我国农业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业仍是弱势产业,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水平总体较低,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在部分落后地区更是空白,广大农民对网络的应用,还处于极低的水平。我国目前的农业和农村,在计算机应用方面,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在我国农业信息建设发展最快的北京地区,到2000年6月,农民百户家庭计算机拥有量也只有3.37台。截止到2002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人数为4 580万人,而包括农民在内的农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