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盐碱地农-渔开发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杨富亿,王志春,赵春生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在东北苏打盐碱地进行了稻-鱼-苇-蒲开发试验,并探讨了该模式对盐碱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发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96.8%(平均值,以下同),盐分含量下降43.6%,全量和速效N、P、K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42.8%和188.2%;阳离子交换量、盐基总量分别增加8.21%及27.71%;土壤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w(HA)/w(FA)比值提高36.15%;养鱼稻田的土壤微生物总量明显高于未养鱼田(P0.01);优势种为放线菌。土壤酶活性进一步加强。系统废水的盐分质量浓度降至1.0 g/L左右,碱浓度低于水源(7.0~10.0 mmol/L)。该模式不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
关键词:盐碱地;农渔结合;土壤环境;土壤化学与生物学性质;土壤次生盐碱化
中图分类号:S1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1-0054-03农渔结合是盐碱地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沿黄流域及黄淮海平原地区,通过挖池、抬田,建立蓄、排、灌、引等工程措施,创造了“基塘型”农-渔-牧和鱼-粮轮作等盐碱地开发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7]。
盐碱地农业开发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关注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初步探讨东北苏打盐碱地稻-鱼-苇-蒲开发模式对土壤化学、生物学性质及其次生盐碱化的影响,以期为探索盐碱地“生态环保型”农业开发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
试验地位于半干旱地区的吉林省西部大安科技示范区内。土壤类型为苏打碱土。1998~1999年,以苏打盐碱地水产养殖技术为基础[8],根据“水生植物净化原理”和“仿自然原理”,改造一片低洼沼泽地建成“稻-鱼-苇-蒲”模式,2000年投入试验。总面积27.2 hm2,其中养鱼的苇塘、蒲塘和稻田分别为4.7 hm2、3.6 hm2和12.4 hm2,平作稻田6.5 hm2。水源为8眼机井。稻田废水均排入苇塘和蒲塘。
表1 土壤养分变化
类型 项目 pH 盐分 有机质 全量氮 全量磷 全量钾 速效氮 速效磷 速效钾 w/(g·kg-1) 稻田 开发前1) 9.52 5.5±0.72 37.2±11.6 50.5±7.2 7.2±1.1 20.8±9.4 0.97±0.2 0.8±0.17 2.7±0.2 开发后2) 8.78 3.4±0.93 77.6±23.1 74.2±9.3 15.3±2.4 61.4±8.9 1.4±0.17 2.1±0.26 8.6±1.7 增减率/% -7.8 -38.4 108.6 47.8 114.2 194.2 60.7 162.5 218.5 苇塘 开发前 9.66 4.1±0.71 92.3±29.2 36.5±7.9 9.6±2.7 42.1±8.7 5.4±1.2 1.2±0.3 6.2±1.44 开发后 8.54 2.2±0.19 142.7±43.5 78.9±9.7 33.9±8.3 98.6±9.7 12.0±2.7 6.6±0.7 13.7±2.6 增减率/% -11.6 -47.8 54.6 116.1 253.3 198.0 122.2 450.1 121.0 蒲塘 开发前 9.21 4.1±0.72 41.7±13.6 32.3±6.7 5.4±1.9 35.0±7.4 3.5±0.72 1.1±0.22 8.3±0.43 开发后 8.74 2.3±0.47 91.6±32.1 73.8±8.7 12.7±4.3 69.1±7.6 15.8±4.3 2.7±0.47 13.4±2.7 增减率/% -5.1 -44.5 119.7 128.3 136.0 97.4 351.4 145.5 61.5 1) 开发前指1999年,开发后指2002年,以下同。
2001~2002年年均净收入5667元/hm2。
1.1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
调查对象为养鱼稻田、苇塘和蒲塘土壤。稻田在田面、鱼沟和鱼坑共设5个土壤采样点。苇塘和蒲塘均在明水区、水草区共设5个采样点。开发前、后在同一采样点各测定1次。采样深度0~20 cm。测定方法采用文献[9]。
1.2 土壤微生物测定
此项只测定了稻田土壤。为便于比较,选择养鱼稻田和平作田各5块作为采样田块,
采样点的布设与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的布设相同。每月测定1次。测定方法采用文献[10, 11]。
1.3 水体盐碱离子测定
稻田、苇塘、蒲塘水体和水源盐碱离子含量均采用文献[12]的测定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土壤化学性质与微生物
从表1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