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孤儿保护体制与个案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村孤儿保护体制的个案研究 【原文出处】中国青年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612 【原刊页号】29~35 【分 类 号】C41 【分 类 名】社会保障制度 【标题注释】本研究得到了澳大利亚研究署、英国救助儿童会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支持。 【作 者】尚晓援/伍晓明 【作者简介】尚晓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伍晓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亚洲研究系高级讲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本文研究了中国农村针对孤儿的社会保护制度,重点是正式和非正式的儿童保护制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中国农村的孤儿保护方面,主要的福利提供者为国家和家庭或扩展家庭。其他非政府组织力量基本缺位。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三种情形:错位、互补和正式制度的缺位。在错位和正式制度缺位的情况下,国家对孤儿群体没有提供足够的保护。农村孤儿承担了制度保护不足的负面后果。 【摘 要 题】社会救助 【关 键 词】农村/孤儿保护/制度 【责任编辑】方奕 【参考文献】 ????[1] Shang, X., X. Wu and Y. Wu, (2005) ‘Welfare provision to vulnerable children: the missing role of the state? The China Quarterly, March, 181, 122?36. 牋牋[2] Shang, Xiaoyuan (2002)揕ooking for a Better Way to Care for Children: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Civil Society in China? Social Service Review, vol. 76, Issue 2, 203?28. 牋牋[3] 尚晓援,伍晓明,杨洋.南昌市儿童保护制度的演变[J].青年研究,2004 (11):28—37. ????[4] Evers, Adalbert and Helmut Wintersburger (1988). The Shifting Welfare Mix,. Boulder CO, Westview. ????[5] 2005年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调查资料. ????一、研究背景及框架 ????1.研究目的和背景 ????在中国,对孤儿的社会保护制度进行的研究数量有限,且集中在正式的制度安排:即由国家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救助和替代性养护(Shang, Wu and Wu,2005;[1] Shang, 2002,[2] 尚晓援等,2004[3])。对非正式的社会保护制度,即由家庭和亲属网络提供的儿童保护,几乎完全没有研究。在这项调查进行之前,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中国分散在社会上的孤儿和他们面临的困难,完全处在学术研究的视野之外。这项调查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这个群体的处境,并对中国目前存在的儿童保护制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2.调查方法 ????这项研究基于第一次全国孤儿状况排查的结果和调查组的实地访问,采用了问卷调查、深入访问和焦点群体访问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在概况描述方面使用了一些数据资料,整个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这篇文章的主要个案资料来自阜南、罗城和舞阳县。 ????3.理论框架 ????本文主要从社会福利制度的角度对中国农村的孤儿保护制度进行研究。基本的理论框架是关于混合福利制度的理论:即把社会福利的供给不仅仅看作是国家的责任,也考虑其他供给者的作用,包括国家、家庭和亲属网络、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等(Evers, and Wintersburger 1988)[4]。研究的中心是在农村儿童福利的供给中,几个主要供给者(特别是国家和家庭网络)所承担的不同责任,它们之间的分工和相互关系。从儿童权利的角度出发,强调国家应该充分承担起对孤儿进行保护的责任,而目前的状况甚至不能差强人意。 ????4.主要概念 ????这里讨论的农村孤儿群体主要指失去父母照顾的儿童。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我们把儿童的年龄界定为18周岁。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失去父亲的儿童就算作孤儿(失怙儿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地方的民政干部把父亲死亡,母亲再嫁出走,留下的无父母照顾的儿童,也当作孤儿对待。在事实上,这些儿童的确和父母双亡的儿童境遇一样。 ????5.主要发现 ????这项研究发现,在中国农村的孤儿保护方面,主要的福利提供者为国家和家庭或扩展家庭。其他非政府组织力量基本缺位。正式和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