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价格变动下实现最优规模的兼并途径分析.docVIP

要素价格变动下实现最优规模的兼并途径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要素价格变动下实现最优规模的兼并途径分析.doc

要素价格变动下实现最优规模的兼并途径分析 The Analysis to the Horizontal Merger to Obtain the Economic of Scale After the Price of the Production Factor Changes 高煜 GAO,Yu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7, CHINA) 摘要:横向兼并(以下简称“兼并”)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当一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而其他条件不变时,厂商会寻求重新实现最优规模。实现最优规模的途径有两条:扩建新厂和兼并。二者分别有其适用条件,主要体现在需求状况、收益现状的持久性、要素可得性及所需资金差异等因素的变化中。这两种途径的选择主要依据其成本-收益分析进行。其中,兼并成本的状况对兼并能否实施十分重要。兼并实施后,由要素价格变动引发的以兼并途径实现最优规模的活动遂告结束。 Abstract: One of the motives of the horizontal merger is to have the economic of scale. When the price of a production factor changes and the other conditions maintain unchanged, the firm will manage to achieve the economic of scale again. There are two methods to achieve the economic of scale, building a new plant and merger. Which method could be used i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the market demand, the persistence of the profit, the supply of the production factor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capital needed. The choice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depends on 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Especially, the cost of merger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f the merger in some extent. When the merger completes, the firm will obtain the economic of scale again after the Price of the Production Factor Changes. 关键词:要素价格;规模经济;横向兼并 Keywords: price of production factor; economic of scale; horizontal merger 一、引言 对于企业兼并动因的解释至今仍缺乏一种统一的框架。目前存在的理论主要有:Nelson等的获得垄断力量假说和规模经济假说;Gort等的预期和市场价值假说;Nelson的商业周期假说;Markham的股票市场发起人利益假说;Penros的成长最大化假说以及Newbould等的环境、不确定性和竞争防御假说等。 其中,规模经济假说是在利润最大化的新古典框架下被提出来的。这一假说认为,兼并的发生,是因为兼并后的厂商能获得规模经济的收益,即兼并是发生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向下的部分,即在传统的LAC曲线最低点的左侧。 然而,斯蒂格勒(Stigler)(1958)将LAC曲线修改为碟形(如图1所示)。因为实证考察证明,一个产业中,不同规模的厂商可以有相同的效率。斯蒂格勒认为这是由于“各厂商使用种类不同、质量不同的资源,最优厂商规模必有多个。”为此,他(1950)提出了一种规模报酬不变时兼并发生原因的解释:当兼并前各小厂商和兼并后形成的大厂商同处于LAC曲线的Q1Q2段(见图1)时,兼并仍会发生。因为兼并后厂商通过垄断力量可以获得利润,当该利润大于以后由于众多厂商进入该产业而导致的亏损的现值时,兼并就是可行的。 但是以上的分析都是在假定要素价格不变,技术不变的条件下做出的。然而“由于要素价格或技术的变化,最优规模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本文试图在部分放宽上述假定,即假定某种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的条件下,分析最优规

文档评论(0)

天马行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