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及其作品的和谐思想.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人文视野 ·文学 ·艺术-湖北社会科学 宋玉及其作品的和谐思想 程本兴 (宜城市第一中学,湖北 宜城 441400) 摘要:和谐思想是宋玉思想宝库中的重要思想。宋玉继承了屈原的遗志,坚持进谏不动摇;而在具体做法 上,在待人处世时,则选用了儒家的讽谏、恕道和修身等和谐方式。宋玉积极地吸取了诸子百家的文化营养,在 作品中蕴含着民本、德政,护才、任贤,重教、化民,恢复法制和人与 自然相协调以及怀农、重农等和谐理念与见 解。对宋玉及其作品和谐思想的认识和评价,一定要坚持唯物史观,据实而论,公平公正;宋玉为国为民而勤于 学习,善于继承,勇于创新,躬行和谐的思想与实践,对于我们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 有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价值。 关键词:宋玉,作品;和谐方式;和谐思想;重要价值 中图分类号 :1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7)11—0119一o4 宋玉在待人处世时,常常采用和谐的方式。 高尔基在 论《文学》中指出:“文学即人学。”凡是杰出的 首先,在处理君臣上下关系时,宋玉选用的是 讽“谏”、和 文学家,都应当而且必然是思想家。宋玉作为与屈原并称齐 谐的方式。班固《白虎通义 ·谏诤》日:“人怀五常,故有五谏。 名的文学大家,正是才华横溢、立身高洁的思想家。宋玉思想 谓讽谏、顺谏、窥谏、指谏、伯谏。讽谏者,智也。”刘向 说《苑 · 宝库中的和谐思想,是其作品中的重要思想;宋玉在待人处 正谏》云:“谏有五:一日正谏,二日降谏,三 日忠谏,四日指 世时的和谐方式,是在其和谐思想支配下的重要方式。 谏,五日讽谏。孔子日:吾‘其从讽谏矣乎!”’这就是说,从春 据现有资料,“和”与 谐“”原本都是与音乐相关的两个同 秋战国到西东两汉,在规劝君王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或过失 义词。 L·中庸》日:“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书 舜·典》云:“八 时,已有很多方式方法;其中,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最 音克谐。”正如著名的楚学家张正明所言:先秦时,用 “和”的 推崇的是 讽“谏”。所谓讽谏,就是用讲故事、打比方、谈寓言、 多,用 “谐”的少。最早把 “和”与 “谐”联系起来并以乐喻政的 说笑话、甚至现身说法述感受等方式方法,营造和谐的进谏 是晋悼公。 左《传 ·襄公十一年》记晋悼公对晋大夫魏降说: 气氛,委婉、迂回、暗示、巧妙地规劝君王改过纠错。睿智出众 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 ,如乐之 的宋玉,基于 自己出身 “贫士”、没有 “背景”、地位 “小吏”,只 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而宋玉作为我国最早的专业性 有报国之志和才华横溢等实际情况,为了尽到爱国之心、达 作家,博文强志、识音善文,是继承创新、以物喻政的高手;他 到报国目的,一方面必须继承屈原的遗志,坚持进谏、决不动 在作品中就多次用过 “和”,也用过 “谐”。例如:“八音和调成 摇;另一方面还需要记取出身高贵、背景荣华、地位显赫的屈 禀受兮,善善不衰成世宝兮”(笛《赋》)、“和酸若苦,陈吴羹 原直谏身亡、宏图无望的惨痛后果 ,于是决心遵循孔子的教 些”(招《魂》)、“性和适,宜侍旁”(神《女赋》)、“国中属而和者 导、选用 “讽谏”的方式。 数百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对《楚王问》)、“清浊相 比如,楚襄王非常好色、淫逸无度,不理国政。面对这一 和,五变四会……更唱迭和,赴曲随流……垂旒旌,旆合谐” 十分敏感、重大而又棘手的问题 ,有些大臣心怀叵测,听之任 (《高唐赋》)等等。尽管 “和谐”作为一个词,始见于汉代且有 之、甚至助之兴之;有些大臣心怀忧虑,却又束手无策、莫敢 歧义(后《汉书 钟·长统传》“政专则和谐,相倚则违戾”),但宋 谏言。而宋玉决不是明哲保身、“和稀泥”的人;他看在眼里、 玉 笛《赋》中八“音和调”,

文档评论(0)

kuailexingk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