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曾在手术台上连续8小时抢救肝脏、胆囊、十二指肠、胰腺、横结肠5个器官破裂的患者¤.doc
□他,曾在手术台上连续8小时抢救肝脏、胆囊、十二指肠、胰腺、横结肠5个器官破裂的患者。
□他,曾用“钥匙孔”手术为96岁老人做了胆囊切除。
□他,用近20年时间精心研究肝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为数千名患者解除了痛苦――
张学功:肝胆人生
□主持人:张主任,您曾开展了全市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合并左、右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等新技术,填补了市内微创外科多项空白。特别在肝胆外科成立之初,您和您的团队还曾进行了全市首例“肝移植”,能谈一下当时具体情况吗?
〇张学功: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是2004年成立的,为尽快提升团队技术水平,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我牵头成立了肝移植小组,包括麻醉科张念亮主任、护士徐衍芬、刘玉芹,我们科的方文成大夫、杨建旭护士,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进修肝移植技术。2005年下半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宋世兵、王昌明、王利新等教授指导下,成功开展了日照市首例人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这是我市医疗史上的一件大事,当时很多媒体作过报道。
在当今外科领域,微创外科及器官移植技术是两项重大的前沿技术,我们能为日照市填补了这两项空白,非常荣幸。
□主持人:这种“荣幸”,是因为您已是全市肝胆外科的领军人物。但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特别是肝胆外科,就意味着整天给患者“开膛破肚”,您第一次上手术台时,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〇张学功:第一次上手术台,是大学时实习,一进手术室就觉着说不出的压抑,当看到同学拿着手术刀颤抖的时候,我当场虚脱了。可以说,刚干外科时,是紧张又恐惧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把“医学”理解为“人学”,知道自己的手术刀下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全部寄托时,恐惧感就慢慢消除了。所以,作为一名外科医生,特别在手术台上,首先要有责任感,要学会冷静,因为病情千变万化,每一台手术都不相同,术中还有许多无法预测的风险,必须泰山崩于前而不惊。因此,从某种程度讲,外科医生从事的是性命攸关、责任重大、风险很高的特殊职业,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需要一生学习。
□主持人:“需要一生学习”,这好理解。但“过硬的心理素质”,是怎么炼出来的?开句玩笑,您的心是怎么“硬”起来的?
〇张学功:“泡”出来。有名俗话,外科医生,就是“泡医院”的!从医以来,一个晚上做四五台手术,或者一个手术连着做四五个小时,这都很常见。
2005年正月,某企业元宵节燃放烟花出现事故,一名伤者被送到医院时,满身是血,病情危重,直接被推进手术室。经检查,腹部被烟花炸开,肝脏破裂、胆囊破裂、十二指肠破裂、胰腺破裂、横结肠破裂,必须马上做肝脏、胆囊、十二指肠、胰腺修补和横结肠破裂修补及修补处外置。经过近8小时的手术,早上8点多我才走下手术台。接下来的一个星期,经再一次横结肠外置还纳,最终使患者痊愈。
2006年8月,潍坊14岁的少年焦某来日照旅游,洗海澡时被巨浪打到海礁上,造成肝破裂,失血6千余毫升,入院时完全休克。手术从下午5点进行到半夜,全院各相关科室紧密协作,争分夺秒,终于使这位花季少年病愈出院。如今,他已是一名大学生,每年都来日照看望当时抢救他的医生们。
□主持人:张主任,肝胆外科的病人一般病情严重,重危病人多,临床手术量大,过程复杂难度高,手术时间长,医生、护士压力很大,异常辛苦忙碌。特别您作为我市肝胆外科带头人,面对的患者大多是危、急、重症,这还不仅是在市人民医院,听说您经常接到兄弟医院跨院会诊邀请?
〇张学功:去年八月,一个患者在岚山出了车祸,送到医院时,整个右半肝脉撕裂,失血4000-5000毫升,血压已测不到。岚山区医院立刻打电话向市人民医院求援。当我赶到岚山时,患者已命悬一线,我立即施行手术,血止住了,暂时脱离了危险。六天后,又进行了二次手术,使患者完全脱离危险。
其实,这样的会诊很多,有一次在我市某区医院一位三十七八岁的妇女,脾动脉瘤破裂,已下病危通知单。当我接到通知赶到时,发现这个患者只是急症,并不是危症,幸好调整方案,及时手术,才使这个患者转危为安。
跨院会诊,首先体现了我们医院在全市医疗技术中的领军位置,但实话实说,这也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因为它意味着风险的转移――你必须对一个垂危的生命负责,稍有不慎,就或者是生、或者是死。因此,这不仅是对跨院出诊的大夫,同时更是对他身后的医院,特别是在目前医患纠纷居高不下的社会大背景下,跨院出诊很容易出力不讨好,甚至惹上麻烦。但是,从个人来讲,既然为医,就当对生命负责!从医院来讲,六十年的救死扶伤,已养成了守护这块土地上百姓生命健康的传统。医生、医院都不能怕担风险,前怕狼后怕虎,病人也只能在医生的摇头与沉默中抱憾离开人世。顾成兰,家是岚山区后村镇大后村的。老人在50多年前得了胆结石,一直认为是胃痛,吃的也都是胃药。在2007年正月初“老胃病”又犯了,家人打“120”送到了市人民医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