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东海县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命题比赛(第85号卷).docVIP

2013年江苏省东海县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命题比赛(第85号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积累·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得问题。(5分) 生活如旅行。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更好地( ▲ )生命的美好,觅得怡心的美景。 享受思考的乐趣,就要让思考绕过一道弯,多角度( ▲ )那难得一见的美景。只有多角度思考,才能观察事物之全貌,品难见之美景。关于人生,我们不妨多角度思考一番:我们也许不是最美丽的,看可以是最可爱的;我们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可以是最勤奋的; ▲ , ▲ 。这一切表明,角度犹如思考的魔方。 (1)请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2分) 备选词语:A、品味 B、 品位 C、 观察 D 、观赏 (2)根据上文,在文中的横线处仿写句子。(3分) 2、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10分) 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 ,一览众山小。 (杜甫《 ▲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李商隐《无题》一诗中原指对爱情忠贞,现用来形容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句子是 ▲ , ▲ 。 陆游的《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的两句诗是: ▲ , ▲ 。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 ▲】 7、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 8、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9—12题。(14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②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释】①今:若,如果。②予子冠履:给你帽子和鞋。③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分,任选个作答) ▲ ) ⑵故不为苟得也( ▲ ) (▲ )(▲ )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分) 。选的一。(3分)【 ▲】 A.B.C.D.(分)”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三)阅读《不要活在新闻里》,回答13—16题(共10分) ①在开始这个题目之前,不妨想想人类历史。你一定会轻而易举地想到许许多多黑暗的场景:冲突、流血、暴动、自杀,甚至大屠杀……公平总是理所当然,而不公正的事却长久萦绕于心,时而让你寝食难安。难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当年会这样感慨:所谓人类历史,不过是一个写满人性坏话的记事本。然而事实上,这世界不只有血流成河,不只有征战杀戮。无论世事怎样变迁,阳光依旧在温暖我们的身骨,草木应季生长,人们生儿育女。 ②那么新闻呢?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新闻一样在不断地说着人性的坏话:某些官员腐败了,侵占了大量民脂民膏;某地又发生了屠杀婴幼的惨案,而此前其他地方的相同罪恶早已经令人发指;某地有人自杀了,而且是几连跳…… ③天天面对的都是这样的新闻,你难免会心生绝望:这世界、我所处的时代就是这样的么?当然,这样的绝望时间通常不会很长,常常转瞬即逝,人得学会积极生活,至少我是这样。因为我知道,新闻不是生活的全部。 ④这实际上关系到一个媒介素养的问题。所谓媒介素养,说到底就是受众接受、解读媒介信息的一种能力。 ⑤就个人而言,如果你能积极独立地思考,通常都不会天真地以为新闻里的“坏人坏事”就是我们的生活全部,并由此得出一个“形势一片大坏”的结论。就新闻事件本身而言,好也罢,坏也罢,都只是对生活的取景,对现实的断章取义。 ⑥就政府而言,同样应该具有的媒介素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