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五代山水词.pdf
文
史 唐五代山水词
酉
题
李亮伟
文人词兴起于中唐 ,在 中唐的文人词中,就已经有了山水之作 但整个
唐五代,山水词数量不多 ;山水之作多集中在歌唱渔隐的山水环境和山水
之乐,也有一些纯然观照 自然美景的作品;从地域看 ,唐五代词作家主要活
动在南方 ,所 以山水词所咏多是南方山水,尤其与水的关系最为密切:由于
唐五代词有许多是咏调名的,所 以山水词主要集中在 《渔父》、《浪淘沙》、
忆《江南》、《西江月》、南《乡子》、《临江仙》、渔《歌子》、《浣溪沙》等调下。
唐代山水词处于山水词发展的初期,除释德诚外 ,几位山水词作者原
本也是山水诗的作者 ,如张志和现存诗三首,其中的一首 《渔父》诗 ,也写
山水渔隐的乐趣 ;刘 禹锡、自居易山水诗数量不少。所 以从某种角度说,山
水题材在他们笔下可 以用不同的文学体裁来表现。凭着他们原本厚积的
艺术修养 ,以新兴的词写之—— “倚声填词”,是一种尝试 ,可 以说他们获
得 了成功 ,尽管这些 “诗客 曲子词”有 的依然似诗 。这些作者为数不多的山
水词 ,其成就不在他们的山水诗之下。
文人的渔乐词,通常带着隐逸的情调,所 以又称为渔隐词。可分为两
类 ,一类主要写渔隐这种浮家泛宅隐逸形式的避世高蹈行为,超凡脱俗;
一 类主要描写 山水环境和山水情趣 ,表现 了对 山水景物 的审美观照 ,后者
属于山水词。本来 ,文学作品描写山水与表现隐逸情怀 ,在六朝、初盛唐以
毒
。 一 一 一 一 . . …
来就常常是统一的,以山水美景的赏会来怡情悦志,逍遥 自适 。唐词写渔
乐于山水 ,从文学题材上说是一种延续;从文学体裁上说是一种尝试。 渔《
父》词 的首创之功应归张志和 。他的创作和传播 ,开 了一个好头 ,带动 了一
批写渔乐的词的出现。张志和存世的 渔《父》词五首,为代宗大历几年 (774)
秋谒湖州刺史颜真卿时作,以“西塞山前”一首尤为传诵:
西塞 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斜风细雨
不须 归
该词是渔隐和山水之乐的完美结合 ,景象清丽 ,山水情致甚美 ,襟怀超远 ,
吐属潇洒,意境浑融。张志和 《渔父》词的迅速传播,有多种原因,但作品的
写景之美 、山水情致之美和 “妙通造化 ”(刘熙载 《艺概》卷4)的艺术境界,无
疑是吸引人们并 “风流千古”的重要因素。它对渗透着文人渔隐情调的山
水词 的大量出现和发展 ,是有极大极深远影响的。
唐人写渔乐题材,大都不是写 自己功利性的获鱼的劳动生活 ,通常也
不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渔民为生存 目的而劳作 的描写,而主要是写一种诗
化了的情志。里边 的主人公 ,有 的是作者 自己的化身 ,有的是理想 中的渔
人。他们 的快乐 ,多在于山水环境 的赏心悦 目和 “随意取适 ”的 自由潇洒 。
今传 中唐无名氏和张志和 的 《渔父》词十五首 ,应为当时诸贤和作 。其 中
“极浦遥看”一篇写清丽的山水环境,得张志和之远韵。义:
冲波棹子橛头船。青草湖 中欲暮天。看 白乌 ,下长川。点破潇湘
万里烟 。
青草湖、潇湘,是作者特意拟置的能唤起读者深远联想、具有与 “渔父”情韵
相关联的历史文化和文学 的深厚 内涵的楚地 山水环境 .并非单纯是一二
地名而已,作为意象,它能够产生兴发人心深层审美活动 的巨大力量 ,深美
闳约,所以绝非率尔拈来。末三句写景简洁传神,直如画境:在暮霭中,“长
川 ”、“潇湘万里烟”,构成云水苍茫之境 :“白鸟”的醒 目和飞翔而 “下 ”的动
态 ,有画家 “点破 ”沉寂画面之妙 :而著一 “看”字 。分明令审美主体之陶然和
赏会心解跃然纸上 ,使读者亦产生共鸣。
比张志和略晚的释德诚 ,尝 自云 “余率性疏野 ,唯性好山水,乐情 自适”
(普济 《五灯会元))g-5)。晚年飘然一舟,以 “棹拨清波”为 日用之事 ,随缘度
l2
日,号船子和 尚。今存 《拔棹歌》39首 ,写渔隐于山水环境的乐趣 、禅悦 ,“属
词寄意,脱然迥出尘网之外”(宋吕益柔 《拔棹歌跋》):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 ,满船空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