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docxVIP

第二讲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空间与政权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docx

第二讲 空间与政权 —— 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各国大都要将国土分为层级区域进行管理,这些区域就是各级行政区。当然也有没有行政区划的,比如意大利境内的圣马力诺、东南亚的新加坡,这些国家都忒小。 中国自古就是行政制度发展完善的国家,《周礼》(从战国到西汉,不断有增补)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体:用肢体长度测距;国,城市及周围;经,经营管理;野,远离城市的地方),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体国经野”与“设官分职”就是划分行政区与建立地方政府。 政区的设置与地方管理涉及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是保证国家稳定与地方发展的大问题。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与地方管理主要经历分封制与郡县制两个阶段。 第一节 分封制——分土而治 分封=封建:封邦建国,“不等于”feudalism 为什么“封邦建国”和中学说的那个“封建社会”都叫“封建”呢?西学东渐,日本译法把五分法第三阶段叫封建,传回中国 《礼记》:“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封建制的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即天子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诸侯;诸侯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大夫;大夫以嫡长子继位,众子为士。 天子——诸候——卿大夫 天下 ——国 ——家,于是有“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说。 封建制是地缘关系,宗法制是血缘关系,合二而一就是以地缘关系维持血缘关系。 历史上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时期:秦以前、西汉前期、西晋时期、明初。 分封是完全的权力转移,授土又授民。就如同一个老板把公司产权赠人。 分封制的实质属于共主政治,地方当政者有较完整的政治、军事、经济权利,他们与中央是联盟与共主关系,关系松散。但诸侯继续分封,他们与下级关系紧密。对于周天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西周分封中,诸侯国存在三类:一类为天子贵戚(如鲁国是周公封地),另一类为异姓勋旧(如齐的最早受封者:姜太公),第三类为称臣纳贡的异姓方国。分封制前期对天下的稳定起到一定作用。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结束。但西汉刘邦建国时又进行了部分的分封。异姓王:功臣,六国旧贵族。这是个迫不得已的举措。刘邦从汉中出来,要西出函谷关,与项羽决斗。兵分两路,一路是刘邦领着,沿黄河东去;一路由韩信率领,过黄河到山西河北最后到山东,东西两路合围项羽。在这时刘邦得用着韩信,韩信派人找刘邦说要当假(暂且)齐王,刘邦不乐意,张良暗示他同意,封了他又连带着封别人。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虽然他没赶上这句话,哈哈),刘邦两口子都在致力于把他们弄死,最后只留个又远又弱的长沙王。把他们弄死了之后封同姓王,地盘更大了,有军权、政权、财权、嘛都有。晁错提出削藩,是个导火索,景帝时期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诛晁错,清君侧”,可杀了晁错他们也不退兵。景帝抓空启用周亚夫,平定叛乱,继续削藩。 后面的人不太有改性,司马炎做的是现成的皇帝,为了酬谢在夺天下中有功的长辈,封宗室王。这些人有能耐,他不老放心的,为了牵制他们,封自己的子侄做亲王,权力更大,一开始还行。后来他挂了,傻儿子即位,八个宗室王聚集在黄河中游地区,发动了“八王之乱”:西晋时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在中原残破的背景下,北边五个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进入中原——十六国,战火纷飞,人口锐减。 朱元璋分封各个儿子主要在北面——镇守边界,抵御元的残余势力,势力很大。建文帝也是听人建议准备削藩。1399年因建文帝因削藩引起燕王朱棣的不满,以“清君侧之恶”的名义联合各个藩王举兵反抗朝廷,至建文四年朱棣由燕王荣登皇位而结束,历时4年。“靖难之役”,沿太行山东麓去南京。然后八卦一下建文帝下落。西方海外扩张,要主权、资源、殖民地,但郑和下西洋是往里搭钱的,所以有人说他是奉命找建文帝去的。有人说是在武当山。 清代比较吸取教训,平三藩之后虽然有十四个等级的贵族,但都在北京城内,没有封地。 第二节 郡县制——分民而治 (从这里到“3”之前我都没有录音,这些是幻灯片上的文字内容) 中央政府将全国领土分为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区域,在各个区域内设置地方政府,并授予地方政府一定行政、军事、财政、司法等权利。 秦以前郡、县设置出现在各诸侯国的边界地带。 春秋时期晋国开始向霍山以北发展,见于《左传》记载,晋顷公时大夫祁氏因罪被灭,将其地置邬、祁、平陵、梗阳、涂水、马首、盂等七县,邬县在今介休东北,祁县即今祁县,平陵在今文水县东北,梗阳在今清徐县,涂水在今榆次县西,马首在今寿阳县南,盂县在今阳曲县东北。 1.秦 秦始皇罢侯置守,废封建,立郡县,实行郡县两级政区制。 统县政区:36郡→48郡+内史=49郡?? 1000余县 郡县制的核心是集权政治,各级地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