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单双甘油酯的合在及检测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的提供参考!!

垫垩 IllI I Ill flitIlf lllllll 943029 {Y1 摘要 本论文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丁酸单双甘油酯,主要研究了以丁酸和甘油为反 应物,四氯化碳为带水剂、磷酸作催化剂的丁酸单双甘油酯酯化合成工艺。以酯 化率为主要衡量指标,分别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为手段,探索最佳的丁 酸单双甘油酯的合成条件。论文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充分运用现有的先进检测技 术,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气相一质谱 联用法(GC.MS)等建立丁酸单双甘油酯的多个检测方法。 1.丁酸单双甘油酯的合成是以丁酸和甘油为反应物,磷酸为催化剂,四氯 化碳为带水剂进行的。以酯化率为衡量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 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合成工艺:甘油 丁酸摩尔比为0.9:1.0,反应时间为4.0 h,催化剂的量为4%(占甘油质量的百分 比),带水剂的量为60(mL/甘油的物质的量)。 2.对合成的丁酸单双甘油酯采用红外光谱进行鉴定。表明丁酸与甘油发生 了酯化反应,产生酯基、羟基等新的基团。 3.建立了丁酸单双甘油酯的薄层色谱法。通过与所购丁酸单甘酯标准品的 色谱行为对照,表明得到了预期的目标产物,同时为后期建立气相色谱和液相色 谱法在色谱行为方面对整个合成产物有个前期的了解。 4.改进了标准GB1986.2007中高碘酸测定法,使方法更加快速、便捷、环 保安全。经过重复性试验证明改进方法重复性良好,与原有方法测定结果没有显 ‘ 著性的差异。 5.建立了丁酸单双甘油酯中丁酸单甘酯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所建 方法通过方法学考察,方法学试验良好,方法可行。丁酸单甘酯质量浓度在 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8%,RSD为1.8%,最低检测限52rig。 6.建立了丁酸单双甘油酯中丁酸单甘酯定性定量的气质联用色谱法,所建 方法方法学考察,方法学试验良好,方法可行。丁酸单甘酯质量浓度在0.5 回收率为99.9%,RSD为1.7%,最低检测限0.2ng。 7.同批样品采用所建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测定,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基本一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任一适宜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丁酸单双甘油酯;合成;检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法 Ⅱ Abstract ABSTRACT Inthis AcidMono—and canbe direct synthesized.with thesis,Butyric Diglycerides studiedin acidand butyric reactant,carbon esterification,mainly glycerol鲫the in aswater acidasa the tetrachloridecarriedout catalyst agen

文档评论(0)

cxmckat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