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诗六十年的历程及其特殊贡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新诗六十年的历程及其特殊贡献.pdf

第 30卷 第 1期 盐城师范学 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V01.30 No.1 2010年 2月 JournalofYanchengTeache~ 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Feb.2010 台湾新诗六十年的历程及其特殊贡献 古远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新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台湾新诗从来就是一座重镇,在中国新诗乃至世界华文新诗地图上均占据有重要地位。它在 参与建构祖国新诗中,做出了下列特殊的历史贡献:丰富了中国当代新诗表现生活的空间;在 “文革”期间, 台湾新诗更是填补了中国当代新诗的大片空白;在表现中西文化冲突、“台湾结”与 “中国结”的对峙方面,有 自己的特殊经验。 【关键词】中国新诗;台湾新诗;现代诗;回归乡土 【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73(2010)01—0016—07 讨论60年来的台湾新诗,必须区分台湾所使 的诗人有一些,但都不是一流作家。这是转型的 用的两个不同概念 :一个是 1970年代以前流行的 时代 ,也是激变的年代。在戒严体制下,无论是经 “自由中国诗歌”,另一个是 1980年代正式启用的 济、教育,还是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受 “反共复国” “台湾新诗”。前者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概念,而 方针的钳制。在意识形态上,台湾尽管和大陆针 是包含着浓烈的意识形态内容,它主要是指 国民 锋相对 ,但就两岸诗人及诗评家均信奉 “工具论”, 党退守台湾后具有三民主义价值特征的诗歌。其 主张文艺为阶级斗争服务——在台湾是为 “反共 时段性、政治性和区域性非常明显。随着台湾本 抗俄”服务,并没有质的差异。 土化的趋势,“自由中国诗歌”的概念已被 “台湾新 台湾光复后,由于国民政府禁止 El文和闽南 诗”所取代。在许多本土派诗人看来,“台湾新诗” 话、客家话的使用,使得本土诗人一时间不能熟练 只包含具有强烈台湾意识的作品,尤其是台湾人 地用国语创作。而那些大陆迁台诗人大面积参与 用台湾话写台湾事 的本土诗人作品。本文只把 诗坛活动,很快成了诗坛的主力军,具体来说有余 “台湾新诗”作 中性名词使用,具体是指台湾地区 光 中、辛郁、周梦蝶、洛夫、商禽、叶维廉、杨唤、痖 出现的新诗,不仅是指本土诗人作品,也包括外省 弦、郑愁予、罗门、张默、大荒、管管等。他们写的 诗人和原住民诗人作品。 作品,内容有爱情和 日常生活,但流行的是呼喊、 控诉和怀乡,外加歌颂领袖,在表现形式上常用口 从呼喊走向内心 语 ,动辄百行千行,是为抒情兼朗诵 的所谓 “反共 在祖国大陆新文学运动的影响下,台湾新诗 爱国爱族诗”。 诞生于 1924年,但不是中文写作而是 以日文形态 诗刊与新诗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诗 出现 ¨。张我军次年出版的 《乱都之恋》,则是首 刊,给诗人们提供 了笔耕的园地,使文学史的书写 部白话新诗集,是台湾新诗初试啼声。在 1930年 有了充实的内容。这时期的台湾,仅诗刊就有十 代台湾新诗进一步得到发展,其标志是揭起超现 多种,较重要的有 由葛贤宁、钟鼎文、纪弦等人借 实主义旗帜的 《风车》诗刊创刊。1942年创立的 《自立晚报》副刊辟出的 《新诗周刊》,这是台湾最 银铃会 ,则强调社会意识,对世界文学抱开放和接 早出现的诗歌园地。 受的态度。 1950年代的诗坛实体,除大陆去台的 “三老” 1949年,一百多万各省移民随军去台。去台 钟鼎文、覃子豪、纪弦外,都是军队的战士和流亡 { [收稿 日期]2009—10—27 [作者简介]古远清(1941一 ),男,广东梅县人,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