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黑龙江垦区农业经营体制浅析.pdf
经济研究
黑龙江垦区农业经营体制浅析
刘新伟(黑龙江省富裕牧场)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垦区全面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农业经营体制。在坚持职工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的基础上,遵循市场规律和法律
规范,不断强化国有农场与家庭农场的市场主体地位,合理确立“统与分”的有效界限,探索能充
分发挥双层经营优势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垦区的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但在所有制结构、经济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仍有很多弊
端。如何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本文进行了分析并
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黑龙江垦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黑龙江垦区经过67年的开发建设,特别是近30年的 大变革,开始走上致富之路;二是国家对垦区企业实行财
改革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 务包干政策,农场不能继续吃国家的“大锅饭”;三是干部
备基地和我国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在保障国家粮食 职工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希望尽快结束“一死二
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繁荣边 穷”的局面。在这个背景下,黑龙江垦区农业经营体制改
疆、巩固边疆、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 革开始启动,并历经了从起步到不断深化、完善的过程,
体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农业现代化发展上,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排头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3年。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多
兵”。目前,垦区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达98%,基本实现了 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1979年,开始变革经营管理体制,
农业机械化;粮食生产能力达到424亿斤,提供商品粮超 农场对生产队恢复以“定、包、奖”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
过400亿斤,商品率超过94%。垦区被誉为国家抓得住、调 生产队内实行“任务到组,责任到人,定额计分,以分计
得动、费用少、能够应对突发事件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 奖”的办法。1983年2月,全国农垦工作会议提出,要放开
国家“直属粮仓”。垦区在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始终坚持现 手脚,大胆改革,实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求
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结 凡是适于包到人、包到户的行业、工种,都可以包到人、包
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垦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 到户;职工群众要求实行“大包干”的地方,要积极支持。
的制度支撑和动力保障,促进了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跨 从此改变了生产责任制只包给生产队和职工,不包给职
越式发展。 工家庭的做法,大包干到户在黑龙江垦区推开。
第二阶段从1984年到1996年。改革的重点是兴办职
一、黑龙江垦区农业经营体制的三个阶段
工家庭农场,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1984年的中
农业经营体制改革是垦区最早进行的重要改革之 央1号文件提出了国营农场要办好家庭农场的要求。按照
一,也是成效最显著、对垦区体制机制创新和经济发展影 文件要求,借鉴农村改革成功经验,垦区开始兴办职工家
响最大的一项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有农场面 庭农场。经过努力地探索和实践,垦区农业改革完成了第
对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一是广大农工通过大包干的伟 一个飞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