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商榷.pdf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中学语文 ·大语文论坛 2007年第 12期 总第416期 关于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商榷 江 雄 【摘 要】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如果把它仅看作语法形式的单纯 “活用”是不够的、不妥的。它是与汉民族 的文化精神血 肉相连的。 关【键词】古汉语;词类活用;文化精神 中学课本中,常常会遇到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情况,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初中第五册 《曹刿论战》)中的 “鼓”,“一狼洞其中”(初中第一册 《狼》)中的 “洞”,“沛公军霸上”(高中第五册 鸿‘门 宴》)中的 “军”,“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初中第二册 《(论语)二则》)中的 “耻”等,我们都把它们看作是纯语法形式上的 “活用”。我认为这种提法不太合适。应该从古汉语的特点去辨析它,找到它产生、发展、形成的脉络,然后给予合适 的名称。 古汉语中,某一词用法灵活 ,前后顾盼,兼有一实一虚、一静一动两类词义形象,我们暂且称它为兼类词。我们 说兼类词所表示的本体形象是实的,寓合的动作形象是虚的。这个 “实”、“虚”不是现代语法中实词、虚词的概念,而 是指显形的具体词义和隐形的抽象词义。 儒家讲 “中庸”和 “天人合一”,道家讲 “混沌”_棚 “有无相生”,这种 “合二为一”的大一统哲学精神便是兼类词综 实虚于一体的理论依据。清人袁仁林说:“盖天地间虚实恒相倚,体用不相离,至静之中而有至动之理 ,凡物皆然。 … … 造字之始 ,自是体用各出而不相假 ,迨涉笔用之。而始得其虚活处,然亦必借上下文 ,仍可照出。”(虚《字说》第 4O页)物象、物形、物数都是实形象,但它们的静态形象中包含着动态因素,因而实中含虚 ,是 “虚实相依 ,体用不离” 的.汉语的文化精神又是重感悟而不重表现 ,主张 “举一反三”和 “以一当十”的,故 “修辞者借实为虚以达意”,举出 “衣”这形象的实体 ,则暗合了与之相关的 “穿”这个虚 的动作形象,这个虚动作往往不直接表示出来 ,而 “借上下文 乃可照出”。这就使 “衣”具有实虚两用的特性。中学课文 《曹岁Ij论战》中 “一鼓作气”的 “鼓”字,甲骨文的形态为 ,本 义为一面鼓放置于鼓架上 ,一人手持鼓槌击鼓 。从这个字的造形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作名词用的鼓字在古代就直 接包合了 “击鼓”这个动作。按照现在的语法来讲,它本身就是一个动词。 静态较实,容易描绘;动态较虚,不易表现。故古人用 “以静该动”之法,形于语言中则 “动静无分 ,出现众多的 兼类词。时代越吉,这种浑混的词义越常用,以至到了 孟《子》中,还保留了一大批承古之用的兼类词。 思维越发达 。语句结构也就越严密 ,词 的分工也就越精细 。《孟子》虽承古传统保留了一大批蒹类词 ,但那是汉 语的成熟时期,前代的许多双性形象化词已开始了动静的大分化。这种分化有如下几种类型: l,变形分化的: 立 立——位 “盖人不行谓之立,因而所立之处亦谓之立,此动字为静字也。后乃读于备切以别其音,遂加人 人窍以别其形耳”。 新 新——薪 “新为采取,薪为刍荛,虽分动静,实一字也”。(说《文解字》第五卷) 就是说,“立”、“新”本是兼类词,兼表人站之位、砍烧之柴的静态形象和站、砍的动态形象 后来静动分化,虚的 动态形象不便造字,就用本字表示,实的静态形象则加 “人”、“草”而成 “位”、“薪”。动态形象是从静态形象中分化出 来的。 2,变音分化的: 传 平声(chIl6n)——去~(zhuan) “考经史洼疏,驿传之传,平去二音可以互读。至传道、传闻、传授之传 ,仍 【作者简介】 江 雄,湖北省阳新实验中学教师。 · 124 · 维普资讯 20o7年第 12期 总第416期 中学语文 ·大语文论坛 一 定之平声,纪载之传,一定之去声。此音之动静不可易者也”。(康《熙字典》人部传) 就是说古时 “传”是双性形象化词 ,兼表 “传记”和 “传递”两个静

文档评论(0)

kuailexingk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