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浙东学术》(人教版选修).pptVIP

2014年高二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浙东学术》(人教版选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 ②言虽工,于我何与 B.①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②不得苟且放过 C.①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②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 D.①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 ②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 答案: A A项,“虽”,都是连词,虽然。B项,“且”,①副词,尚且;②副词,暂时。C项,“诸”,①兼词,之于;②各位。D项,“则”,①副词,才;②判断词,是。 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都是作者从正面说明“不可以空言讲”的一项是(  ) ①司马迁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 ②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 ③圣如孔子,言为天铎,犹且不以空言制胜 ④三代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 ⑤朱陆异同,干戈门户 ⑥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答案: C 第②句是从侧面说明“空言”被讥,第⑤句说明“朱陆”徒争“空言”。排除这两项即可。 8.下列对有关文句含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司马迁本着董仲舒的天人性命之说,而不用空洞抽象的理论,写出了有益于治国安邦的著作《史记》。 B.宋明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讥讽的原因是那些想尊崇人的天赋禀性的儒生,只抽象地谈论义理来作为治学的功绩。 C.朱熹和陆九渊持议不同,为门户之见大加攻伐,他们的争论是束缚人们思想的所在,也是多年来学术研究的误区。 D.作者认为,浙东学术各派虽然源流不同,境遇不同,在现实中的表现也不同,但他们的卓异处是有各自的事可做。 答案: D D项,分析理解错误,根据文意应为:浙东学术,虽然源流是一样的,但因为他们的境遇不同,在现实中的表现也不同。 9.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 (2)究其所以纷纶,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 解析 在所要翻译的两句话中,都是判断句。第(1)句要注意“贵”“即”的意义和用法,第(2)句要注意“究”“纷纶”“腾空言”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 (1)后人看重经术,认为它就是三代的历史了。(2)推究他们争论的缘故,是因为他们只是沸沸扬扬地争论空话而不切合世事罢了。 三、深化扩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深虑论            (明)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 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制涫疲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幾,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者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也而岂天道哉! 点击参考译文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岂其虑之未周与? 虑:考虑、思虑。 B.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 惩:惩罚,引申为灭亡。 C.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 求:请求。 D.其于治乱存亡之幾,思之详而备之审矣 幾:通“机”,机会。 答案: A B项,“惩”的意思是“警戒”“借鉴”;C项,“求”的意思是“寻找”;D项,“幾”的意思是“先兆”“预兆”。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 ②师不必贤于弟子 B.①良医之子多死于病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①盖智者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