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作业本P70)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人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不是领袖、老板的私财或工具。每一个人都应该干大事业,为国尽忠,为人民尽孝,才是忠义千古。置家庭和大多数人的利益不顾,为领袖、老板个人私利献身,或者枯守昏弱无能之老板,从一而终,这都是愚忠。但凡有志气、有骨气的人绝不会这样做。 愚忠愚孝最有名的两句话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这种极端腐朽、野蛮、反动的思想,是后人的歪曲而非孔孟的本意。 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知权达变。 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 重点虚词 1.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2.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吾其被发左衽矣 特殊句式 1.吾道一以贯之。 2.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3.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4.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 5.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 6.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文言练习四、说明下面句子宾语前置的情况。 (1)于斯三者何先? “何先”,即“先(去掉)哪一个”。 (2)晨门曰:“奚自?” “奚自”,即“从哪里(来)”。 (3)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孰与”,即“与谁”,在古汉语中,这是一个常见的用于比较的词,在疑问句中,在比较中选择,如“吾孰与徐公美?”而在反问句中,则将前后两项比较显示分明,一般是肯定后项。 (4)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谁与”,即“与谁”。 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5)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即“未有之”。 (6)岁不我与。“我与”即“与(等待)我”。 (7)莫己知也。 “己知”即“知(了解)己”。 (8)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莫之知”即“莫知(知道)之(他)”。 时不我待 是,之作宾语复指成分,提宾 (9)无乃尔是过与。 “尔是过”即“过(责备)尔”,“是”系指示代词复指“尔”。 (10)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公山氏之之”,即“之(到)公山氏那里去”,前一“之”,指示代词复指“公山氏”。 以 为 (11)曾是以为孝乎? “是以”即“以是(指代供给父老酒食)”。 (12)吾道一以贯之。 “一以贯之”即“以一(忠恕)贯之”。 (13)仁以为己任。 “仁以”即“以仁”。 其他 先生自道也 课文解读一、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 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二、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孔子的“仁爱”是建立“礼”(等级制度)的基础上,也是以“礼”为原则和指导的,所以他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亲情为纽带,推己及人,从家庭亲人到整个社会,实现“仁爱”。而墨子“兼爱”则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互相友爱,利益共享。显然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是难以实现的。这也是墨子思想在后来衰落的原因。至于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一方面是说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有着根本区别(一强调等级、一强调平等),二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派之间互相争论,批评对方,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所以讥刺墨家的“兼爱”因平等而“无父无君”。 三、有人评论15#8226;42章孔子对待盲人乐师的叙述“说得极平实浅易”,“活画出一个相师仪节来了”(牛运震《论语随笔》)。说说这一章是运用什么方法使人物生动可感的。如果这一章换成“孔子对盲人充满同情心,走路时提醒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同步提升训练15《今生今世的证据》.doc
- 201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专项训练5-4.doc
- 2013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重点探究学案:第4课《沁园春长沙》.doc
- 2013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重点探究学案:第18课《汉乐府二首》.doc
- 2013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重点探究学案:第八课《我的回顾》.doc
- 2013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重点探究学案:第二单元第6课《罗曼罗兰》.doc
- 2013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重点探究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我的回顾》.doc
- 2013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重点探究学案:第九课《荷塘月色》.doc
- 2013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重点探究学案:第三单元第9课《荷塘月色》.doc
- 2013广东省英豪学校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1重点探究学案:第三单元第12课《我与地坛》.doc
最近下载
- 管道防腐补口、保温施工记录.docx VIP
- 普外科疾病健康宣教知识讲座.pptx VIP
- 日本留考(EJU)日本语真题令和2年第2回日本语.pdf VIP
- 2024年仓库安全保卫管理制度(3篇) .pdf VIP
- VW-50097-孔隙率标准.pdf VIP
- 传递现象-Transport-phenomenon-Lesson-3---Calculus-for-Vectors-and-Tensors-in-Cartesian-Coordinates.ppt VIP
-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课件.ppt VIP
- 动火作业施工方案.docx VIP
- 工作计划表(工作进度表).xlsx VIP
- 网格员工作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