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现代工业地理学
王缉慈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年出版)
北京
内容提要
本书是在十余年不断更新的北京大学工业地理学讲义的基础上,参考了多种国内外同类教材和上百种有关论著、结合国情写成的。书中不仅对工业区位基本理论作了系统的介绍,而且以工业技术创新、企业空间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工业国际化的高度分析了当代国内外工业空间变化的机制和发展的格局。本书有选择地借鉴国外理论,吸收我国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力图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作出贡献。
本书理论性强,知识面广,信息量大,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努力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要求。本书可作高校有关专业和培训班的教材或参考书,可作政府和企业有关人员的自学读物,也可用作中学地理教师进修教材。
电子版说明
由于“非典”流行时期北京大学本科生教学的特殊需要,我终于下决心把十年以前的电子版书稿进行比较细致的整理,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本人文字处理能力(用四通DOS输入)的限制,未能把书中插图表现出来,而且由于多次转存,有部分文稿的电子版丢失。本版本并不是出版稿,而是交出版社时的稿子。仅供北大本科生本学期自学参考。
本书于92年动笔、94年出版,当时本人学识不够,加上形势变化很大,书中尚存在很多不足甚至错误,希望学生们在自学时持批判吸收态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待有足够时间,我一定会重新编写更好的教材。
王缉慈 2003年5月6日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工业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节 工业地理学的基本观点
第二节 工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业区位因素入门
第一节 原料地与市场
第二节 交通运输
第三节 劳动力与资本
第四节 其他地方性因素
第三章 规范工业区位理论与区位决策
第一节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第二节 廖士和格林哈特的区位理论
第三节 工业区位的行为理论
第四节 工厂区位决策的行为与范围
第四章 工业联系、集聚与空间竞争
第一节 工业联系
第二节 工业集聚
第三节 空间竞争
第五章 企业行为和企业地理
第一节 企业的战略决策
第二节 企业战略的方向和方法
第三节 企业的空间增长
第四节 大企业的空间组织结构
第五节 企业的转包活动
第六章 部门(产业)地理
第一节 工业部门与生产系统
第二节 产业的集中与分散
第三节 产业的空间演变
第四节 产品生命周期与产业区位
第七章 工业区域发展理论(一)
第一节 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第二节 工业区域的形成过程(1)
第三节 工业区域的形成过程(2)
第四节 工业区域开发政策
第五节 工业开发区
第八章 工业区域发展理论(二)
第一节 以技术为本发展区域经济
第二节 创造新工业区域
第三节 国家竞争工业的地理集中
第四节 跨国界工业地区
第九章 工业地理学理论评介
第一节 西方工业地理学理论
第二节 原苏联工业地理学理论
第三节 我国工业地理学理论的进展
后记
图录
表录
部分概念索引
参考文献目录
自序
工业地理学是研究工业活动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我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原地理系)讲授工业地理学课程已有十余年。在教学中,我始终追求的标准是,不断用现代观点来整理老的内容,推陈出新;不断用学科前沿的重要成果来充实基础,吐故纳新。面对着瞬息万变的世界,我随时审视自己的学科,重建思路。本教科书是由多年的教学内容提炼而成的,也是我多年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晶。正式出版以前,在1992年和1993年北京大学开设的工业地理学全校选修课和经济地理专业课上,我曾两次使用它的油印本作为教材,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在世纪之交的大变革时代,我国将全面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力量冲垮了僵化的体制,信息的传播打破了封闭的系统。国门打开以后,国墙将越来越矮。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越来越快地冲击着每个人的生活和思想,我们对此应有所准备。
我国工业已经驶进国际化轨道,很多企业的运行注重国际惯例,与国际市场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在新形势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工业地理学将为跨世纪的人才提供一把钥匙,打开通往理解新工业区位和世界工业格局的大门。
〈现代工业地理学〉的出版,适逢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机。本教科书将以最活跃的工业区位因素-技术作为贯穿全书的红线,使传统的工业地理学焕发了青春,预示着它走向成功的旺盛生命力。
我在学习和研究工业地理学的过程中,曾受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魏心镇教授、胡兆量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李文彦研究员的教育和帮助。1985年和1990年两次在加拿大研究与进修期间,曾得到麦吉尔大学J.布拉德伯里和滑铁庐大学D.瓦柯等教授的耐心指教,并从他们那里获得了珍贵的个人专著和参考资料。在本书写作期间,世界地理联合会工业地理专业委员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