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nformation mons 的理性审视.doc
Information Commons的理性审视
杨广锋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北京 100080)
文 摘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中心)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本文论述了IC兴起的背景,分析了其构成和服务模式;并从信息服务模式演变、图书馆功能发挥、信息共有理念等角度对其进行审视,揭示了IC“空间共用、资源共用”、“用户交流互动”、“维护信息共有”等核心理念。参考文献12。
关键词 信息共享中心 服务模式 信息共有 开放获取
Understanding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Yang Guangfeng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80
Abstract:Information Commons is a new service model emerged in academic libraries in late 1990s to meet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the patron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mponent and model of IC, and introduces the core ideas of IC from the point of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l, library functions, and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References 12.
Keywords:Information Commons, Service model, Information commons, Open Access
Information Commons(IC,信息共享中心)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于北美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随后在许多研究型图书馆得到了成功实践,其中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岭南大学。
大陆地区很多研究型图书馆也已初步具备了构建IC的软硬件设施,包括丰富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广阔的物理空间。但是,目前尚没有一所图书馆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IC。学术界也仍处在理论介绍阶段。本文分析了IC兴起的背景、构成要素和服务模式,并从信息服务模式演变、图书馆功能发挥、信息共有理念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审视,从而把握IC的核心理念,并积极促进国内IC的建设。
1 Information Commons释义
1.1 IC的兴起与实践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资源、网络资源与数据库资源不断丰富,电子邮件、搜索引擎、Blog等网络服务日益便捷,数字图书馆的实践也逐渐成熟。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使用户不用亲临图书馆就能享受到各种资源和服务。
新的信息环境中,用户的信息行为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用户信息素养普遍有所提高;信息需求呈现多元化和深入化的趋势;个性化服务、一站式服务、无缝服务受到用户欢迎;用户的学习和研究也直接基于问题、面向任务,并采取团体协作的方式进行;用户的信息行为也越来越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
相比较而言,图书馆的服务却显得有些滞后。特别是电子阅览室,许多馆出于安全考虑都严格限制计算机的使用,加之阅览室自身空间有限,阻碍了电子阅览室作用的有效发挥。图书馆的文献阅览室,由于与新信息环境的“隔绝”,利用率也有所下降,甚至有些阅览室出现空间闲置的现象。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考虑在原来的电子阅览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图书馆技术部、参考咨询部,甚至馆外的网络中心、远程教育中心等资源和服务,将用户的需求和期望纳入到一个整体中,使参考咨询馆员伴随用户周围,协助用户完成信息的识别、检索、处理、存储和适当格式的表现输出。这种服务模式就是Information Commons。
1998年与1999年间,IC在加拿大新斯科舍(Nova Scotia)Dalhousie大学图书馆、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UNCC)和南加利福尼亚的Leavy图书馆率先得以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随后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一些大学图书馆逐渐推广开来[1]。
1.2 IC构成要素分析
Information Commons的实质是在同一个平台上获取信息资源、获得信息帮助、提高信息素养、并顺利进行学术研究交流的信息服务模式[2]。鉴于Information Commons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别处难以获得的资源和服务,我们认为称为“信息共享中心”较“信息共享空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7-络营销 - 信息管理系.ppt
- 1. PROBLéMATIQUE.doc
- 1. Thermal Control Subsystem 7.1 Requirements.doc
- 10章-营销管理2.ppt.ppt
- 2.2 Atmospheric Trajectories.doc
- 2003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doc
- 2008.11 - 天津理工大学.ppt
- 2008年理财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 搜狐.ppt
- 2012年游行业分析.ppt.ppt
- 2013年中国络营销白皮书2013年10月一. 受众行为发生改变.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