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已病治未病--与亚健康对话.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治已病治未病 —与亚健康对话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罗仁 教授 一、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 什么是中医“治未病”? 中医“治未病”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思想,其包括三个方面: 无病重防 对于健康无病之人,重在养生调摄,预防疾病的发生。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贼邪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欲病早治 欲病指欲作未发,包括病情潜隐,尚未显露,几乎无自觉症状,或病情轻微,仅有先兆表现。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讲:“莫知其情,莫见其形。”,《素问.刺热论》说:“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已病防变 《伤寒论》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还有清代名医叶天士所强调的“先安未受邪之地”等等。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超前性 上世纪末,国际上围绕医学目的进行了两年的大讨论,最终认为:“医学不仅是关于疾病的科学,更应是关于健康的科学”、“好的医生应是使人不生病的医生,而不仅是把病治好的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以及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这种中医“治未病”思想正是上述医学目的,而且中医“治未病”已有近两千年了,在理论与实践上蕴藏着丰富的内容。 中医“治未病”思想被国际上称为最先进、最超前的思想,它将人们的认识带入“无病世界”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健康?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步确立,健康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变化: “健康不仅仅是没病和不虚弱,而且包括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完好状态。” ——《阿拉木图宣言》 健康的标准 1、身体上的良好状态  ①体质强壮,生长发育达到该年龄应有的标准。  ②饮食、睡眠等生活起居符合科学要求。 2、心理上的良好状态   ①智力正常  ②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   ③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④人际关系和谐  ⑤可以能动地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3、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在人际交往和各种社会活动中,能够恰如其分地扮演生活中的各种社会角色,注意以法律和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应当重视人类与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融洽与协调。 健康的八大要素 “治未病”对“大健康”时代的贡献 保持健康的身体,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什么是“大健康”? 就是指要全社会人群达到健、寿、智、乐、美、德的“六字人生最佳境界”。 “治未病”深刻地揭示了“大健康”的核心内容 有人说过:医学应当是研究健康的科学。然而长期以来现代医学却忙于应付各种已发的疾病,研究各种药物和治疗手段也都是“对症处理”。问题就出在预防措施的滞后。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中医治未病就是其最好的方法。 什么是亚健康? 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sub-health)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又称“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等。 有人认为其特点是“我没有病,但我不健康”。“没有病”是医生说的,因为诊断疾病无依据;“不健康”是患者说的,因为他感到痛苦的折磨。 亚健康的转归 亚健康的转归有二:一是经过若经过及时有效的调控,可向健康状态转变;二是任其发展进一步恶化,转向疾病态,甚至出现“过劳死”(一种因过劳导致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现象)。 亚健康与中医“未病”有联系么? 中医未病理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记载,后世医家先后提出“消患于未兆”、“济羸劣以获安”。“未兆”即指未有显著疾病征兆之时;而“羸劣”,则是指虚损或不太健康,但不一定有病的状态。这些内容正是现代所说的“亚健康状态”。 “上工治未病”就是把亚健康状态经过及时有效的调控,使之转为健康状态。这种医学思想代表着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 二、亚健康的发生率 世界三种人(WHO的全球性调查) 健康人群——约10% 亚健康人群——约70% 疾病人群——约20% 亚健康人群 亚健康人群是从亚健康诱发环境的角度审视的,这类人群的特点是存在着易诱发亚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工作紧张或不适应人群 (如“三资”企业员工、农民打工者等) 生活不规律人群 (如小公司经理、昼夜轮班者、经常出差者等) 烦恼、焦虑人群 (如出国者、大学生等) 情感空虚、悲观抑郁人群 (如下岗者、离婚者、离退休者等) 特殊职业人群 (如演员、医护人员、电脑爱好等) 遭遇突发事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uji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