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高中历史 1.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时训练 岳麓版必修2.docVIP

2014版高中历史 1.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时训练 岳麓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版高中历史 1.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时训练 岳麓版必修2.doc

2014版高中历史 1.3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时训练 岳麓版必修2 【基础达标】      1.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形成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包括 (  ) ①自然条件  ②人口密度  ③开发早晚  ④生产技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重庆市重大公益项目——三峡移民纪念馆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于2012年9 月底开馆。纵观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造成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 是 (  ) A.自然条件 B.社会环境 C.封建统治 D.民族关系 3.人口迁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 A.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劳动力 B.为南方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方地区农业水平提高 4.导致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关键的因素是 (  ) 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 B.南方地理条件优越 C.南方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生产 D.对外贸易以南方海路为主 5.“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与□□中对应的选项是 (  ) A.长安 B.洛阳 C.南京 D.开封 6.宋代之前,政坛、文坛的风云人物大多是北方人。入宋之后,南方的士人在政 治文化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  ) A.科举制的改革 B.政治重心南迁 C.宋代重文轻武 D.经济重心南移 【能力提升】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从战国到东汉,我国经济区域的总体特征是 (  ) A.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B.江南地区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大 C.龙门碣石以北在西汉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D.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2.在汉代,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相比,经济发展程度相差较大,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经济政策的差异 C.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D.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3.(2013·长沙模拟)下图为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图,对此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两次人口增长高峰都处在封建王朝的持续统一时期 B.第一次人口下降与战乱有关 C.两次人口增长高峰都与政治中心所在地有关 D.第二次人口下降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4.唐人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表明  (  ) ①北民南迁是由天灾所致 ②北民南迁是为了躲避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③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融合 ④北民南迁推广了先进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影响下表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 年代 地域 西汉元 始二年 (公元 2年) 晋太康 元年 (公元 280年) 唐天宝 元年 (公元 742年) 宋元丰 三年 (公元 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据钱穆《国史大纲》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 6.(2013·北京模拟王夫之称唐朝后期出现了“立国于西北而植根本于东南”的局面其含义为    A.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 经济重心南移改变政治格局 大运河改变南北经济格局 西北边防与东南海防并重 共分 7.阅读“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单位千人 朝代 黄河中下游 江淮地区 西南地区 两广及福建 西汉 38 256 7 871 4 364 698 唐朝 28 898 12 137 8 081 2 484 (1)西汉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个地区原因是什么分 (2)唐朝时期人口的分布与西汉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分 (3)导致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迁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分 (4)简要分析人口迁移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分 答案解析 【基础达标】      1.【解析】选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山东、山西作为传统农业区,其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开发较早,且生产技术先进,长期居于全国经济的重心地位。而江南地区和龙门碣石以北之所以落后,原因在于其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且人口稀少、开发较晚,生产技术落后。 2.

文档评论(0)

高中辅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