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docVIP

201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古诗词阅读专项训练.doc

第七单元 古诗词阅读 〖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闻道”表示惋惜。“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见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此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直叙其事。 C.后两句叙事。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 D.本诗通过诗人丰富的想象,本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朋友对自己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E.全诗用想象和拟人的手法,抒发了对朋友的无限同情关切。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最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友人对诗人的牵挂和同情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2.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晨时分,万物尚未醒来,诗人已登山入寺。 旭日东升,照耀着高山上的树林。首联既点题,又突出了一个“静”字。 B.颔联中“曲径”已暗含“静”意,通往的又是幽深的 后院,禅房则坐落在花丛树林的深处。这是何等幽深静谧的环境! 诗人惊叹、陶 醉,艳羡之情跃然纸上。 C.青山映着朝阳的光彩,使鸟儿欢跃不已、放声歌唱。诗人以动衬静,以鸟儿衬托山谷的幽静,正所谓“鸟鸣山更幽”。这里抒写了鸟儿的内心感受。 D.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律诗,表现了作者置身寂静、清幽、空灵的胜景中,心灵受到感染与陶冶的一种心境。 〖三〗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第一句“飞来峰上千寻塔”,“ 千寻塔”是极言塔高。 B.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的“闻说”,就是“听说”。作者说: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C.第三四句写自己身在塔的最高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眼底的景物可以一览无余,不怕浮云把视线遮住。 D.“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缘”,当“因此、“结果”讲。我们不要小看这首登高游览的小诗,它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 E.“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句没有用典故。意思是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B.第二句通过听说鸡鸣时,在塔上可见到旭日东升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C.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诗人自然地流露出,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的深刻哲理。 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从抽象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深奥的哲理。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cz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