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摘 要
摘 要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通过参与政治来实
现。东晋皇室暗弱、门阀士族相继执政的局面使当时的文人士大夫部分甚至完全丧失了
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舞台。东晋还是一个战乱不断、灾疫频发的时代,促使人们加深
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认识。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文人们既要全身远害,又要寻求精
神的出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积极方面,他们或通过理性的思考寻求解决苦闷情怀
的哲学依据,如谈玄、写玄言诗等;或通过宗教信仰来安抚不安的灵魂,如慧远的建斋
立誓、期生西方;或通过艺术(音乐、书法、绘画)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消极方面,
通过药、酒、女人、衣服、器具等物质享受来及时行乐。
渡江之初,文坛寥落,尚有干宝、郭璞等人抒发不能建功立业的苦闷心情。东晋前
期,有一批文人聚集在桓温幕下,却没有立功沙场的豪迈情怀;东晋中期,孙绰、许询
等隐居在会稽山阴,渔弋山水,谈咏属文,无处世意。东晋后期,雷次宗、刘程之等人
走上庐山,依附在慧远周围,建斋立誓,吟咏山水。谢氏子弟则在建康围拢在谢混周围,
诗文赏会,为“乌衣之游”。他们已经失去了建功立业的豪情,剩下的只有淡漠的情怀,
大部分文人作着风格平淡的诗文。
虽然主流风格如此,然而,在不同的时期,诗歌的风格还是在不断的变化、转型。
东晋初期,干宝、郭璞之诗尚有建安余绪,而到了东晋中期,“(许)询及太原孙绰,
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风骚之体尽矣”,“至义熙中,谢混始改之”(《续晋
阳秋》),又回到了抒情言志的“风骚”传统。东晋末年,陶渊明出,儒道两方面的学术
修养,促成了他“淡雅”的诗风。
作为一代之文学,东晋文学不同的体裁也呈现出不同的意趣和风貌,也是复杂而有
意味的。郭璞的游仙诗包含了多重情感意蕴,大致说来有以下四点:反映现实苦难;吟
咏坎壈之怀;叙写退隐之趣;抒发羡仙之情。干宝“并非有意为小说”,他的《搜神记》
意在“成其微说”,对后世小说影响深远。东晋玄言诗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精神境
界:一是兰亭境界;二是庐山境界;三是柴桑境界。所谓“兰亭境界”,是指永和九年
兰亭之会所作玄言诗体现的精神境界。那是一种精神苦闷暂得舒缓的逍遥,诗歌体现的
是萧散野逸之趣。所谓“庐山境界”,是指慧远及其追随者所作玄言诗体现的精神境界。
I
摘 要
那是一种虔诚信仰下精神的升华与超越,诗歌体现的是淡泊高雅之趣。所谓“柴桑境
界”,专指陶渊明玄言诗所体现的精神境界。那是一种儒学人格与道家人格融汇统一的
精神境界,诗歌体现的既有高洁的操守,又有任真自得之趣。东晋辞赋在其发展的历史
长河中,有着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价值,是继往开来重要的一环。其主要特征是:表现
对象的拓展;内容与风格的转型和表现手法的微妙传神。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寄至情
于淡泊,释苦闷于理趣,静穆幽远的背后,是不变的高节与坚贞的信念,是难以释怀的
苦闷与愁绪。
在文学思想方面,东晋无甚建树,而且与它的玄言文学不能构成理论与实践的对应
关系。葛洪今存诗文作品不多,其《抱朴子》反映了他“合于兴化”、“今胜于古”的
文学观念。李充是文学家、文论家,其《翰林论》是文体论在东晋的重要发展,对后世
文体观念的形成影响巨大。他的主要文学思想是“以远大为本”、“不以华藻为先”。
陶渊明没有文论传世,从他的诗文中透露出一些文学思想。他认为文学的功能主要有三
种:“自娱”、“言志”、“导达意气”。总的来看,东晋文学思想还是儒家的抒情、
言志、教化思想。东晋的时代文学精神是孱弱的,当时根植于人们心灵深处的是体现在
玄学中的理性精神,还有因服膺儒学而产生的教化精神。
关键词 东晋文学 人格精神 士人心态 文学活动 文学思想
II
Abstract
Abstract
The realiz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scholar-officials’ ideals and value of life needed to be
integr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