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摘要
摘要
选取国际湿地公约保护对象、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重点保护对象、我国
唯一处在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内伶仃岛一福田自然保护区为研
究区域,于2005.2007年对福田红树林区观鸟屋、风塘河口和沙嘴码头三条断面
(A、H、F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季度调查,结合理化因子,采用单变
量和多变量的方法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通过比较红树林内与林外之
间、不同断面之间、不同季节之间以及年际之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差异,探讨
了生态和环境因子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为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和研究提
供依据和新思路。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2005.2007年在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定量采样共获得大型底栖动物64种,
其中多毛类、甲壳类、腹足类、双壳类分别为21种、17种、14种、5种。大型
底栖动物总平均密度为17792ind·rn.2,以寡毛类所占比例最高。大型底栖动物总
1.46
平均生物量为11 gom-2,以腹足类所占比例最高。
2.2005.2007年间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发生了一定变化。年
群落主要类群的变化,三年来多毛类和寡毛类密度组成所占比例相对下降,腹足
类则相对上升。 .
3.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的季节差异是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平均生
物量季节差异则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数理统计软件分析表明,福田红树
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不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但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差
异,而大个体的羽须鳃沙蚕(Dendronereis
glandicincta)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
ind·m一、l
4.A、H、F断面平均密度分别为17478 7676ind·m。2、l8384ind·m也,
比较接近:A、H、F断面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23.23
gom≈、112.43gom-2、97.52gom2。
数理统计软件分析表明,福田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不存在显
著的断面差异,但大个体的羽须鳃沙蚕、腺带刺沙蚕和溪沙蚕(Namalycastis
摘要
abiuma)存在显著的断面差异。
5.福田红树林保护区林外的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较林内高,但没有
达到显著差异。林内站的d值和MPI值高于林外站,H值低于林外站。聚类分
析和MDS标序结果表明,林内与林外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种类组成有些差异,
其结果与平均密度、生物量、次级生产力、日,和MPI值的差异是一致的,说明
生境不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存在差异。
6.大型底栖动物以及三种沙蚕的密度与总有机质含量有较高的相关系数或
者显著相关,与盐度也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与降雨量、
气温、光照时数、相对湿度无显著相关,但三种沙蚕的密度和生物量与降雨量、
气温和光照时数有较高的相关系数或者显著相关,说明种群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比
较敏感,而群落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不敏感,这是因为群落由很多种群组成,各种
生物对气候的响应不一样。
7.2005.2007年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次级生产力分别为
1
34.11 1.7
gAFDW·m-2·a-1、3
gAFDW·m-20a-1、23.72 gAFDW·m-20a-1;次级生产力
组成与生物量组成一致。数理统计软件分析表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大型底栖动
物的次级生产力不存在显著性的空间、季节和年际差异。
8.应用了丰富度指数d、种类多样性指数日’、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
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法(ABC法)对研究区域进行环境污染状况评价,并对个别
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生物指数显示,沿观乌屋一凤塘河口一沙嘴码头三条断面
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d和H值依次降低,MPI值依次升高,即污染程度逐渐加
重;在四个季节中,夏季的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青藏高原积雪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和积雪资料对比与研究.pdf
- 青岛地区肾上腺素能β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危险因素研究.pdf
- 青海省世界银行贷款基本卫生服务(卫生VIII)项目评价与研究.pdf
- 青少年情绪调节的ERP和fMRI与研究.pdf
- 去瓣型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对兔角膜病理影响的对比与研究.pdf
- 去甲斑蝥素抗血管生成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与研究.pdf
- 去头屑化妆品功效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与研究.pdf
- 圈养尖吻蝮的繁殖特性及幼蛇人工饲养技术与研究.pdf
- 全光照自动喷雾条件下不同种源大果沙棘品种扦插苗成活生长对比试验与研究.pdf
- 热边界条件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封闭方腔内纳米流体自然对流换热特性与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