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3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品简介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介绍与本课有关的小说内容 注意读音: . 问题: 1.本文写了多少人物?其中有几个好人?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他的前倨后恭,他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众邻居对权势者或敬畏或谄媚,对不幸者冷漠无情。 这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张静斋的目的是为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其性格道貌岸然,老奸巨滑。 范进中举前后对比 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范进对功名的热衷除了从他坚持不懈地参加考试中可以看出之外,还有一处细节可以体现:即平日他不是一个感情容易外露的人,所以他可以忍受胡屠户的辱骂,可以冷静的卖鸡救命,但一见喜报帖便欢喜得疯起来,鲜明的反常,可以充分表现他的利欲熏心、可悲可笑。 表现手法分析1 表现手法分析2 表现手法分析3 1、以高超的讽刺笔法深刻生动地揭示人物心态和社会风貌 范进中举之前“唯唯连声”,逆来顺受,对功名不死心,迂腐又固执。中了举,中了举连呼“我中了”,竟然疯了,(可笑了疯态、治疯病的“药”竟是打嘴巴,而且这药方子只有报录的人才知道……)疯病好了,其他都已记不得了,中了个第七名却还记忆犹新。与张乡绅的攀谈之际,言语举止镇定自若,俨然一副“贵人”嘴脸,一系列讽刺的手法,把这个腐儒的形象刻画得鲜明逼真。社会的丑恶也在这种巧妙的讽刺中得到揭示。 前后鲜明对比 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变化:趾高气扬和奉承诌媚、语言(对范进称呼的变化、对范母称呼的变化)、众邻居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范进自己中举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等,都对比鲜明的突现了人物的性格,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 * 吴敬梓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作者介绍----吴敬梓,清,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附生平:吴出生于一个科甲鼎胜的缙绅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两代人中,共出了六名进士,包括一名榜眼,一名探花。由于家族的影响,吴少时曾热中于科举,早年入学为秀才,二十九岁时参加乡试,却因“文章大好人大怪”而遭黜落。他虽曾发奋制艺,但科举并未成为他对人生的唯一追求。读书生活使他显露出孤标脱俗的叛逆个性。特别在他嗣父母及生父去世后,近房中不少人觊觎遗产,使吴得以认清科甲世家的虚伪和卑劣。吴由愤世嫉俗激发为纵情背礼,放浪形骸, 大肆挥霍遗产,不上十年,就将遗产消耗一空。经历了由富贵到贫贱的不平常变化后,他饱尝了世态炎凉,体察到士大夫阶层的种种堕落与无耻。看清了清王朝统治下政治的腐败与社会的污浊。正因为吴的个人经历,使他了解儒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故写下了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本文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清代长篇章回体小说,55回。因读书人称儒生,故“儒林”指读书人这个阶层;“外史”与“正史”相对,记载那些没有写入“正史”不堪称道的轶事;“章回体”是长篇小说中的一种体裁,分若干回,每回都有标题,大多是一个对仗句,概括本回主要内容。《儒林外史》描写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记载他们的种种丑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关于科举制度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1.乡试(又称大比、秋闱)。每三年的秋天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2.会试(又称礼闱、春闱)。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3.殿试。由皇帝在故宫主持考试,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 童生:要取得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 生员:录取入学的童生称为生员。 秀才:生员肆业后称为秀才。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的成绩优良的秀才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在省城举行的乡试。 1、初步考试--童试、岁试、科试 ⑴童试(小考):童子初应试皆称童生,及格者称生员 (庠生、秀才)。成绩最好的是廪生,有一定名额,公家发粮食;其次是增生,也有一定名额;新及格的皆称附生。 ⑵岁试:一年一考,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进行选优。 ⑶科试(大考):三年一考,为了确定举人考试资格。 2、正式考试--乡试、会试、殿试 ⑴乡试(大比、秋闱):每三年在省城考一次,成绩优良的员参加,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及格者称举人,有资格做官。第一名称解元,第2-10名称亚元。 ⑵会试(礼闱、春闱):乡试后第二年在礼部考,举人参加,考八股文和试帖诗,及格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