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氏贾第虫核被膜缺口的电镜观察.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 2. f6{ 动 物 学 研 究 1996,17 (3):291 294 CN 5 l040/Q ISSN 0254—5853 ZoologicalResearch 蓝氏贾第虫核被膜缺 口的电镜观察 沈剑钊 奇 . 寄生虫学教研窒北京】00054) L,,//一t//: ( 都医科大学 艨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完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昆明 650223) ^一卜 摘要 双滴虫类是迄牟所知的现存最原始的真核生物类群。 蓝氏贾第虫作为双滴虫类 , ’的代表,对其细胞棱进行了电镜观察。除 了未见有核仁外,还 发现其核被膜的横切面上存在 有缺 ISI 在缺 ISI的边缘处,核内膜 与棱外 疃是相互连接着的,表 明并非切 片时所造成的假 象。棱被膜缺ISI处常有一核纤层样的薄层分隔核质与细胞质。用高锰酸钾 固定细胞 求只保 存膜结构时,核被膜缺ISI仍然可见,上述的薄层即未见到。棱被膜映 口的发现证实 了李靖炎 (1979)的核被疃起源假说所作出的推断。 关键词 蓝氏贾第虫,核被膜缺 口,核被膜 的起源 8O年代著名进化原生生物学家T.Cavalier—Smith从原生生物 中划分出一个可代表原 始真核生物的松散类群 “源真核生物”(archezoa) 这类生物在 其进化过程 中尚未获得线 粒体,还没有进化出形态学意义上的高尔基 氏器,其核糖体也仍保留着原核生物核糖体的 状态,即还是 70S型的, 尚未进化成为 80S型的核糖体 。 目前已知的源真核生物有微胞 子虫类、双滴虫类、多核巨变形虫 (Petomyxa)、内变形虫 (Entamoeba)等;毛滴虫类 或许也属此类。还有一些种类虽然也没有线粒体,但还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源真核生物。 现存的源真核生物 中,双滴虫类看来又是最原始 的,一别大分子 rRNA 和 5.8s rRNA 的分子进化研究表 明,双滴虫类的代表贾第虫 (Giardia)是最早从真核生物的进 化耐中分歧出来的一枝 (Sogin,199l;李靖炎,1992);二则始终没有人在贾第虫的核中 找到核仁。我们的多方研究表 明它们还没有核仁 (Soloviev,l963;李靖炎,1996~何勇 军等,待发表),这在所有 已知的真核生物迄夸还是唯一的。我们的初步 电镜观察还表 明,在贾第虫的核分裂过程 中似乎没有纺锤体形成和参与,这在所有已知的原生生物的生 殖核的分裂中也是唯一的 (沈剑钊等,1996)。 鉴于双滴虫类及其代表贾第虫的特别原始的进化地位,从细胞核的进化起源研究的角 度看,它们的细胞核的资料显得特别重要。但是文献上关于微胞子虫、内变形虫、多核 巨 变形虫等的细胞核与核分裂虽然都已有不少的研究,然而关于双滴虫类和贾第虫在这方面 的资料却是极其稀少的,特别关于其细胞核的亚显微形态学观察 (Friend,1966)。为此我 们 以蓝 氏贾第虫作为代表,对其细胞核作了较细致的观察。本文所报道的结果是我们在其 核被膜上的一点发现,国际上 尚无人报道过。 ·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 本文通讯作者 本文 1995年 7月7日收到.同年 I】月28日修回 维普资讯 动 物 学 研 究 17卷 1 材料与方法 所用材料为蓝 氏贾第虫 SICH /89/BTRMI(c2)株 。该株系从四川一腹泻病人的排 泄物 中分离得的纯培养 (祝虹等,1992)。培养基为改良的TYI-S-33液。在 37℃下培养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