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儒道禅审美感官论 郭郁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J.NORTHWESTMINORITIESUNIVERSITY(SocialSciences)No.1.1998 儒道禅审美感官论 中国传统审美感知理论研究之一 郭郁烈 内容提要 儒!道!禅均认为/心0是审美的基本器官,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立特性而在心本体! 心功能的认识上三家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表现出三家哲学美学思想的差异同时,历史地看,三家的审 美感知论又有着内在的精神上的一致性,存在着交汇融合的可能,这正是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得以确立并发扬 光大的原因之一 关 键 词 审美感官 心 美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 B83)06 中国古代儒!道!禅美学均认为审美的感官是心这一观点与现代审美心理学认定视! 听二官是审美感官根本不同同时,儒!道!禅美学在强调心的同时,对心的认识理解又存在着 重大的差异,表现出审美感官意识与其哲学思想的紧密联系,审美理论精神的不同 一!关于心本体的认识 11器官说儒家认为心乃是与五官并列的一种感知器官孔子从他的伦理哲学及其审 美观出发,始终不曾论及审美感官孟子!荀子则比较系统地表达了他们对审美感官的认识 在他们那里,心与五官是并列对举的孟子在5告子上6中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 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 也0又说:/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行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 得0显然孟子把心看成是内在的!与视!听!味!触!嗅五官相对的一种器官荀子也同样认 为心是人体的一种与五官并列的器官他说:/形体色理以目异,声音清浊调竽奇声以耳异,甘 苦咸淡辛酸奇味以口异,香臭芬郁臊洒酸奇臭以鼻异,疾养沧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说故喜怒 哀乐爱恶欲以心异0只是他认为心的地位作用与五官有差别,他认为人生下来/形具而神 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夫是谓之天情;耳!目!鼻!口!形,能各有相接而相能也,夫是谓之天官; 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谓之天君0/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0心是一种制约五 官!统帅外形!居于人体之中的器官 道家美学从精神气质上讲与儒家美学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但是,在对做为审美感官的 )80)心的认识上,它们都存在着令人无可置疑的相同处老子!庄子均如儒家的孟荀一样,把心看 成是与一个实体性的存在物,看成是五官并列着的一种人体器官老子从自己的自然哲学美 学出发,否定五官的享受,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 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0将心与五官并列!对举庄子也认为心与五官是并列的关系:/若一志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0又说:/且夫失 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中桑页;四曰五 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0显然,心在老庄那里是 与五官并列的肉体器官之一那种认为老庄对心的存在根本无视的观点是说不通的,只是老 庄认为心一旦成为人类的一种自为的存在,具有了思知的功能,那它就失却了自然本性,成为 有限的存在物,就不可能与道同在,掌握道,当然也不会掌握美因此,他们主张/黜聪明0,去 智慧,/心无所知0,否定做为实体存在的自为的心及其功能 21属性说与儒道两家把心看成是人的一种实体性存在的生理器官不同,中国的禅宗美 学则把心视为是人的生命的一种属性,是生命本身,它不是与/五根0相并列的生理性器官,/所 谓心者,非偏指腔子里方寸内与事为对者也,无事而非心也0心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内外兼 具,广大无限,总括宇宙,是一种/上下追寻觅总无0,/境上施为浑大有0的境界,它只是一种活 动,是一种动的历程而无质体,因此,它也是超越时间空间!物我关系的,也是超越眼!耳等/根 识0的5金刚经6记述释迦牟尼的话说:/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 布施,不住手相0/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0人类的智 慧!知识,一切万有都源于心,真实界只存在于心,因此,5大乘止观法门6又说:/故名此一心为 真如若心外有法者,即非真实,亦不如是0心是唯一的真实存在,而它本身又是非实体性的, 而是作为具有肉身的生命的一种属性如果生命可以离开了形体而存在的话,那么,生命也就 是心,心也就是生命本身,二而为一 二!对心的审美功用的认识 关于心的功能作用,儒道禅三家的认识也存在着区别孟子!荀子均认为心的基本功能是 思与知孟子第一个明确提出/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0孟 子认为知天是认识的最高境界,而要知天,唯一的途径便是/尽心0,/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 其性则知天矣0孟子还进一步认为人的情感也是包容于心,源于心的他说:

文档评论(0)

考试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